丝绸之路”也称“丝路”,陆上丝路是古代横贯亚洲、联结亚、欧、非三洲的交通道路,全长约7,000 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商路。其主要路线东端起自我国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今撒马尔罕附近)西行;或经塔里木河南面通道,在莎车(今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再经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西行。以上两条西行路线会于鹿城(今马里),然后西经和椟城(今里海东南达姆甘附近)、阿蛮(今哈马丹)、斯宾(今巴格达东南)等地,以抵地中海东岸,转达古罗马各地。其支线亦有取道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这条古代东西交通大道,是我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的。约自公元前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
除陆路外,古代我国对外交通路线还有海上通道。海上航线,或自中国南部泉州、广州、杭州、扬州等港口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泉州经东南亚、西亚到达非洲埃及、肯尼亚等国的海上航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经率船队七下西洋,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虽以运丝和丝织品而得名,但经丝绸之路运输的货物却远远不止这些物品,还有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
活版印刷术)也经由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国家的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也相继传到中国。丝绸之路象一条绚丽而坚韧的丝绸纽带,把人类古老文明联结起来,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来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