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人的行为效能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其行为的自我归因,能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具有行为效能感,即有关自己行为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效能感的改变主要是通过归因过程来实现的。如果归因积极,则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充满自信,提高动机水平,增强行为效能感;如果归因消极,无疑会产生消极情绪,产生自卑,降低动机水平,减轻行为效能感。心理学研究归因的出发点,就是希望通过积极归因,增强人们的行为效能感,改变自己对能力的错误判断。
(二)影响后续行为
归因的“取向”决定了归因的导向性。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将成功归于内在的、可控因素,那么将产生成功的自信,期望继续成功,并会积极努力。如果将成功归于外在的、不可控因素,那么一次成功就不会增强其成功的自信心,对后续行为起不到促进作用,不会继续努力。同样是对于成功进行归因,而后续行为却截然相反,关键在于归因的导向不同。
(三)维持性
归因的目的,是通过行为效能作用派生出来的。如果一个人把一次成功归因于努力,而努力是内部的、可控的,那么这次成功将提高行为效能感;而效能感的提高会使他在下次完成类似任务时付出更多努力,以求继续成功。在此人们行为结果的归因表现出对后续行为的维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