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觉的空气湿度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的,人感觉舒服的空气湿度为40-60%,下雨时可达到90-100%,觉得脸上干燥和口渴的相对湿度大概低于30%。
在北方生活过的人都有体会:一到冬天,各种保湿用品是不能少,喝水也得放开了喝;衣服晾在过道里一天也能干,这在南方完全不能想象;再看看天气预报,本周二,杭州的平均相对湿度有80%,北京的相对湿度是30%多:明明就是北方更干,南方更湿啊。
许教授解释,我们说南方的冬天,并不比北方更湿,指的是绝对湿度。而人感觉干还是湿,就跟相对湿度有关。
相对湿度有一个计算公式,是绝对湿度和最高湿度(空气饱和时)的比值。
相对湿度100%,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比例达到了这个温度下的最大值;相对湿度50%,就说明这时候空气里的水蒸气的量,只有这个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所含的水蒸气量的一半。
不过,许教授告诉钱报记者,实际生活中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候,空气还是可以让人感觉很干的。
比如低温环境,饱和状态的水蒸气含量其实非常小。夏天早晨结露,冬天早晨结霜的时候,湿度是达到100%。天气预报的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就是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
水分子没有气味,人的鼻子也没有那么灵光,闻不出空气里有多少水分子,所以通常人是通过皮肤和鼻腔表面水分的蒸发,来感受干湿的:蒸发快了,人觉得干燥。
蒸发快慢,跟相对湿度大小有关,相对湿度越高,表示此时的空气越接近饱和状态,这个时候,即使有再多的水分,空气也不欢迎它们变成水蒸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夏天湿度大的时候,人会感觉越发闷热。
越冷越湿,越湿越冷,这是一个循环
而对南方的冬天来说,感觉室内比室外还冷,这里面的关系就要稍微复杂一些。
“温度越高,空气中可以含最大水分比例就越高;也就是说,在同样多的水蒸气情况下,同样的绝对湿度情况下,温度越低,相对湿度就会升高。”
许教授的解释,听着挺绕,其实列个算式就能明白了: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和最高湿度的比值,绝对湿度一定,温度越低,作为分母的最大湿度越小,最后的值就越大。
所以,其实大家感觉南方比北方湿,跟温度也有关系。冬天北方有暖气,而南方取暖基本还是靠空调。空调温度怎么也达不到暖气那个高度,所以南方室内温度相对还是较低,所以潮湿的感觉会更明显。
再加上,大家在室内的时候,24小时都要呼吸,这个过程会带出很多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冬天早上起床,会看到窗户玻璃上结着很多露水,这些水分就有一部分来自你的肺,因为窗户上温度太冷,空气一碰上它,就凝结成水珠了。
我们穿的棉衣、棉鞋,在眼睛看不到的衣服纤维里,如果也像玻璃一样,遭遇了“结露”,人就会觉得更冷。
“冬天的时候,室内大部分水汽由人体活动释放,所以室内绝对湿度,南、北方也没大差别,如果北方没有暖气,也是一样又湿又冷,一样玻璃上结露水,一样衣服不干。”许教授说。
冷和湿,就这样成了一个循环,越冷越湿,湿空气多了之后,人会觉得越发冷。所以,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关键就在温度。只要提高室内温度,潮湿的感觉自然会消失。
长知识
冬天室温18℃,人感觉最舒服
不过,作为采暖方面的专家,许教授说,南方想要实现普遍采暖之前,先要解决建筑物保温的问题,特别是外窗的保温问题,否则采暖的成本太大,效果也会打折扣。
另外,他也给大家支了几招:
要想窗户不结露,尽量不要把暖气和热风对着人,而是靠近窗户等有冷风进入的位置上。家里的暖气需要连续运行,特别是夜间,这样可以避免窗帘和外墙霉湿。
雨雪天气和低温情况下,空调采暖不如燃气采暖,甚至还不如电采暖。 经济条件许可的话,不建议采用个别空间和关关停停的采暖方式,一方面不舒适,另一方面也不卫生。
冬天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30%~80%,大部分人都会感觉比较舒适。如果考虑到温度、相对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应该是18℃,相对湿度应是40%~60%。
我国南方、北方气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纬度高低不同。北方人到南方主要是觉得雨下的太多,行动不方便;而南方人到北方觉得脸上干燥和口渴。我想这和空气中的湿度大小有关,两者相差多少呢?人感觉的空气湿度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的,人感觉舒服的空气湿度为40-60%,下雨时可达到90-100%,觉得脸上干燥和口渴的相对湿度大概低于30%。北方与南方比起来湿度相差相差二十度。
人感觉的空气湿度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的,人感觉舒服的空气湿度为40-60%,下雨时可达到90-100%,觉得脸上干燥和口渴的相对湿度大概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