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2: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贝多芬的父亲竭力
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
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
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初
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
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92年,贝多芬离开
了自己的故乡定居于维也纳,是年跟海顿学习作曲。1795年开始出版作品。1800年左右,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这是贝多芬的一部习作,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古典化的一部。1802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二交响曲》,从这部交响曲中我
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正力图形成使自已的创作与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的创作倾向。
《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1804年创作的作品,摆脱了海顿与莫扎
特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大飞跃。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
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
1802-1815年间,贝多芬虽受包括耳疾在内的各种精神上的打击,但他还是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
响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及序曲、奏鸣曲等等,这些作品对以后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15年以后,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变得孤僻、易怒,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伟大的
《第九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显示出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
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全世界人民团结拥抱起来,像兄弟一样,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获得
真正的欢乐”的理想。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下葬的那一天,所有学校停课哀悼,两万人参加了葬礼,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
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
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的音乐,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从这些交响曲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交响曲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过渡到
舒伯特、门德尔松的各个时期发展概况,也可以了解到贝多芬创作的基本思维和精神面貌。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
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同
时,他又吸取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他的作品又具有更明显的民族性。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
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
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
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
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
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
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
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
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
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贝多芬大事年表
1770年 12月17日,路德维希——宫廷歌手约翰·凡·贝多芬和妻子玛利亚玛格达蕾娜的第二个孩子,在波恩圣雷 �������米吉乌斯教堂受洗。
1778年 3月26日,“六岁童星”首次登台公演。
1779年 10月,克里斯第安戈特罗布内弗来到波恩,担任贝多芬的老师。
1782年 通过弗兰茨·盖哈尔德·韦格勒结识了封·布罗伊宁一家。
�������根据德赖斯勒尔的一首进行曲所作的九首变奏曲在曼海姆出版。
1784年 2月15日,科隆大主教和选侯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逝世;玛丽亚·特雷西亚 女皇最小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即位。
�������6年27日,成为波思宫廷乐队的正式成员。
1787年 3月至4月,首次去维也纳旅行,与莫扎特会面。
�������7月17日,其母因肺结核病故。
1788年 贝多芬后来的朋友和资助人华尔斯坦伯爵来到被恩。
������ 12月14日,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在汉堡逝世。
1789年 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0年 2月20日,奥皇约瑟夫二世逝世。
�������见多芬患下腹疼痛症。
�������12月25日,约瑟夫·海顿旅行途中路过波恩。
1791年 3月6日,演出一首骑士芭蕾舞的配乐。
�������12月5日,沃尔夫冈·阿马道伊斯·莫扎特在维也纳逝世。 1792年 11月2日,开始第二次维也纳之行。
�������是年至1793年底,师事海顿。
�������12月18日,其父在波恩逝世。
1793年�年底或者1794年初,在李希诺失斯基亲王举办的家庭晚会上首次演出三首三重奏 (作品1号)。
1794年 寓居李希诺夫斯基亲王家中。
1795年 3月29日,首次在绍也纳公演。
1796年 2月至6月,游历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普鲁士王宫。
�������波拿巴统兵进攻意大利。
1797年 1月31日,弗兰兹·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利希滕塔尔。
�������4月6日,在小提琴手、友人舒潘策希举办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五重奏(作品16号)。
�������5月,开始结识特蕾泽和约瑟菲妮·封·布伦什维克。
1798年 出现最初耳疾症状。
1800年 4月2日,在胡浮堡皇宫剧院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一交响曲》和《管弦乐七重奏》(作品�������20号)。
1801年 爱朱丽叶塔·桂察尔迪。
�������6年1日和11月L6日,先后写信向友人阿芒达和韦格勒披露日渐重听的实情。
1802年 10月6日和10日,在海利根施塔特写下遗嘱。
1803年 4月5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二交响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
�������夏,在巴登和德普林谱写《英雄交响曲》。
�������开始向奥地利鲁道夫大公爵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
1804年�秋天至1807年底,与约瑟菲妮·封·戴姆相爱;她娘家姓布伦什维克。
�������5月20日,波拿巴称帝,宣告为拿破仑一世。
�������8月11日弗兰兹一世就任奥地利皇帝。
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第三交响曲(英雄)》。
�������11月13日,法军占领维也纳。
�������11月20日,首次上演《菲岱里奥》。
1806年 3月29日,首次上演《菲岱里奥》第二曲本。
�������10月,与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断交,结识拉苏莫夫斯基伯爵。
�������12月23日,首次上演《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号)。
1807年 3月,在格布科维茨亲王宫邸举办专场音乐会,首次演出《第四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
1808年 10月,吉罗姆·波拿巴王室聘请贝多芬前往卡塞尔。
�������12月22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 曲》和《合唱幻想曲》 �������(作品80号) 。
1809年 2月26日,鲁道夫大公爵、洛布科维茨亲王和金斯基亲王许诺给贝多芬支付年金。
�������4月9日,奥地利对法国宣战。
�������5月10日,法军再次占维也纳。
�������5月31日,约瑟夫·海濒逝世。
�������奥地利蒂罗尔地区和德国爆发反抗拿破仑的运动。
1810年 春,爱上特蕾泽·封·玛尔法蒂。
1811年 3月15日,“金融专利笔鼓杲鸨嶂怠?
�������8月1日,抵达泰普里茨,结识阿玛里埃·西博尔德。
�������11月28日,在莱比锡举办《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首场演出。
1812年 6月24日,拿破仑举兵进攻俄国。
�������7月6和7日,致书“永恒的情人”。
�������7月19日至23日,在泰普里茨与歌德多次会晤。
�������10月19日,法军开始撤退。
1813年 夏,逗留于巴登。
�������6月21日,威灵顿在维多利亚大败法军。
�������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
�������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礼堂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七交响曲》和《战争交 响曲》。
1814年 2月27日,首次上演《第八交响曲》。
�������4月6日,拿被仑在枫丹自露退位。
�������4月,结识安东·申德勒。
�������4月15日,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亲王逝世。
������ 5月23日�状紊涎荨斗漆防锇隆返谌��尽?
�������9月18日,维也纳会议开幕。
�������11月29日 为维也纳会议与会者举办盛大音乐会。
1815年 1月25日,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分演出。
�������3月1日,拿破仑离开流放地区尔巴岛重返大陆。
�������夏,逗留于巴登和德普林。
�������11月15,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6年 2月2日,侄子卡尔就学于詹纳塔西奥·德尔里奥开办的青少年教养院舒潘策希四重奏组解散。
�������夏,逗留于巴登。
�������自10月起,因感冒引起的各种疾病久治不愈。
�������12月16日,约瑟夫·弗兰茨·洛布科维获亲王逝世。
1817年 夏,在海利根施塔特和努多夫逗留。
1818年 夏,在默德林逗留。
1819年 安东·申德勒成为贝多芬的助手。
�������开始用“谈话册”与人交谈。
1820年 4月8日,成为侄子卡尔的惟一监护人。
�������夏,逗留于默德林。
1821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
�������患黄疸病。
1822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
�������11月9日,俄国的尼古劳斯·伽列青亲王约请贝多芬写三首弦乐四重奏。
1823年 5月4日,舒潘策希从俄国返回。
�������夏,逗留于赫岑多夫和巴登。
1824年 2月,维也纳艺术爱好者致书贝多芬,请求他在维也纳上演新作。
�������4月18日,《庄严弥撒曲》首次在彼得斯堡上演。
�������5月7日,在克思滕托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九交响曲》。
������ 夏,逗留于维也纳附近的彭青和古腾布仑。
1825年 3月6日,由舒潘策希四重奏组首次演出作品127号四重奏。
�������5月,患严重肠炎。
�������夏,逗留于古滕布仑。
�������10月,迁入西班牙式公寓。
1826年 身心遭受重创。
�������3月21日,首次公演作品130号四重奏,该曲末乐章是时为《大赋格》。
������ 7月30日,侄子卡尔企图自杀。
�������9月29日,动身去弟弟约翰的住地格耐克森多夫。
�������12月2日,返回维也纳,贝多芬病情严重,患有肺炎、肝硬化和腹水症。
�������12月20日,第一次腹腔穿刺。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即开始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反映当时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所以它的音乐总是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直到现在仍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21506413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掖醋骰疃�某墒旃�瘫砻婵蠢词窍嗟背倩旱模��导噬先捶浅N裙獭K���晔辈趴�夹吹谝徊拷幌烨���谙笳庋�昙偷哪��匾丫�戳怂氖�孔笥业慕幌烨�恕?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