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宣工了,几次都有写一些东西的欲望,可总是提笔又搁下,不是不想写,而是不知道写些什么。对宣工有感情,也有不满,而我又想客观地去表达一下对宣工的感受,力争不夹杂个人情感。
“宣工是一个有着六十年历史的老国企”,这句话每次开大会的时候都会提到,六十年的历史,宣工走到今天,就如同一个老人,满身疾病,满身伤痛。管理人员就如同一个医者,是开出治病良药呢,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宣工从推土机行业的老大,到现在与山推相差百分之四十份额的市场第二,宣工还能再退到哪里呢?
随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纷纷涉足推土机行业,这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各个厂家竞争最激烈的就是人才。
从一零年七二八以来,宣工划归河北钢铁集团,犹记得当时,大家当时都很盼望新领导人,以为马上就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提高工资待遇。谁曾想到进入冯喜京时代的河北宣工,大搞政绩工程,宣工具备了现代化企业的表面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的精髓—管理、人才。我不知道管理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能叫下面人的不闹事,就是称职的管理,再做的好一点能人尽其才,则是优秀管理人员。第一种管理一般人都能达到,而第二种管理却需要领导具备很高的能力,就如同这个围棋九段,或者柔道黑带,不仅需要练外功,还需要练内功,搞不好还要“自宫”,才能练就神功。
进入冯时代的宣工,当年中层工资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了,而工人的工资却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一百三十元左右的饭补。每个月只出几台车的产量,怎么能够保证一个三千人的工厂的各项开支。而其间又实施的工人连坐法(完不成任务,这个链上的生产,检验,质保都要挨罚),更是搞得怨声载道。
于是大面积的人员离职,副总,研究所总体设计师,中层纷纷离职,河北宣工的出路在哪里?
至今河北宣工仍然没有摆脱当前的困境,人员继续流失,员工工资仍然未涨。
大家都说河北宣工给了私企马上都好了,现在的领导都是对上面负责,大家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整的别过火了就行了。苦的是下面的工人,养活着庞大的二线人员,一线一千人,二线一千五百人,这其中又有很多人经常不上班,长期在家病休。对于这样的人员为什么还要上着班呢,分享着一线工人的劳动果实。可以去看看,几乎每个部门,每个车间都有这样的人存在。
宣工的未来在哪里?还能再退到哪里去呢?
很低,低到你都想不到,可怜啦。
看你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