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抖音一个视频文案,说得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一下子就说进人心里。
这需要功力,没有那么多人生阅历,不曾见识过人生的各种风景,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写不出这样的句子。于是果断收藏了。
很多人说刷短视频浪费时间,其实看以什么角度吧。如果抱着玩乐休闲态度,刷个一天确实是浪费时间,但至少也娱乐了身心。如果是抱着学习,搜集素材的态度,你会发现,素材简直多到用不完,每个评论区下面都有不同的态度和意见,有人诉说自己的故事,有人在别人的悲欢离合里缅怀自己的曾经。
所以,并非没素材,也不是平台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时候只是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比如:那些优美的风景视频是不是可以拿来练习景物描写,那些对话段子是不是可以拿来参考,别人的结构,故事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秘诀在哪?这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习最忌讳的一种状态就是过满,又或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写当然不行,闭门造车,你知道市场,读者要的是什么?
有的写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看不上写新媒体的,觉得不高雅摆不上台面,这当然是一个误区。
任何时代都会诞生属于当下的产物,比如一些流行语,一些梗。可以不喜欢,当不必抨击。
连传统文学都在转型,活在象牙塔里是不行的。
文艺虽好,但当下你想在各平台发表,其实对大部分读者是不友好的,很多人的阅读层次根本没到那一步,只会觉得文邹邹,矫揉造作,没有麻辣爽利,直白来得过瘾。
我从前也是喜欢文艺,可真正面对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引以为傲的东西在编辑那都是多余。
“铺垫太长!”
“文艺腔。”
“不要描写,尤其是景物描写,减少。”
所以删减到最后,你会发现真的面目全非,故事只剩了血肉和骨头,那些皮毛装饰的东西全不见了。光秃秃的。刚开始自己可能还不适应,但是仔细冷静后再去看,你会发现利落了,不啰嗦了。
旁观者永远是客观的。有时候学会多采纳别人的意见,这就是一种进步。
最怕拧巴的性格,一面喊着想进步,内心却还是坚持从前看法,真没必要。
如果不是百分百从心底认可,想要脱胎换骨。那你永远还在重复从前的自己,改变这件事,还是等到你先把南墙撞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