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不知何人续写了后四十回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一 甲戌本
又称脂残本,或称脂铨本。即原同治间大兴刘铨福藏十六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回。此本基本保存了曹雪芹原稿的面貌。
二 己卯本
又称脂怡本,或称脂馆本。即清怡王府的原抄本《胭脂斋重评石头记》。原存三十八回,即一至二十,三十一至四十,六十一至七十回,但是其中又不尽完整,有缺。由北京图书馆藏。后又发现其中残落部分,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一般认为,这个抄本是第二代怡亲王弘晓(1722-1778,室号讷斋)时的东西,弘晓的父亲允祥是康熙第十三子,与曹家关系甚好,此本的底本很可能直接来自曹家或胭脂斋之手。
三 庚辰本
又称脂京本,即北京大学藏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此稿据说又多处改动,研究红学的读者不可轻信盲从此本。
四 梦稿本
又称脂稿本。即1959年发现,以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简称《红楼梦稿》。但此书许多回目都是根据程高本改动的,但此本的研究底本很可能是相当早的脂本,也有一定研究价值。
五 戚序本
原称有正本,亦称脂戚本或戚本。原由乾隆时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此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
六 甲辰本
又称脂梦本,或称脂晋本。即1953年在山西发现的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红楼梦》,北京图书馆藏。此本接近甲戌本,但是正文有大量改动,有的接近程高本。
七 靖藏本
亦称脂靖本或靖本。即1959年在南京发现的扬州靖氏所藏乾隆时的抄本《石头记》。1964年尚在,几年后,迷失不知下落,现在正在设法追寻中,希望有重现之日。此本中的评语极为重要,为研究曹雪芹的创作思路提供了重要价值。从此本中可知,那个命作者把初稿中写秦可卿丑事的文字删去的人就是畸笏叟。此本还为八十回后的情节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如贾芸仗义探庵,黛玉之死回目叫《证前缘》,后来宝玉曾写过象《芙蓉诔》那样的“诸文”来悼念她等等。
八 脂亚本
即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所藏抄本《石头记》。此本抄的还不错。第一页背面有“Л·库尔梁德采夫”褪色墨水字迹,并有一个写的拙劣的汉字“洪”,当系其所用之“中国姓”。此人于1830年至1932年随侵华沙俄宗教使团来我国,抄本即被他回俄国时携走。至今未公之于世。香港中文大学潘重规曾去苏校读此书,据见闻写成《读列宁格勒红楼梦抄本记》一文,介绍此本,载于同年香港《明报月刊》八卷十一期。
九 蒙府本
原称王府本,也称脂蒙本,或脂府本。即清蒙古王府抄本《石头记》。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大体同戚序本。北京图书馆藏。
十 戚宁本
也称脂宁本,即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存八十回。
十一 舒序本
原称己酉本,也称脂舒本。即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序本《红楼梦》。原本八十回,存一至四十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玲藏。北京图书馆藏有它的录副本。
十二 郑藏本
即原郑振铎藏残抄本《红楼梦》。存第二十三回,二十四回。现藏北京图书馆。
旧红学派因其研究方法和目的不同又分为两派,即(评点派)和(索隐派).
《红楼梦》版本一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不知何人续写了后四十回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旧红学派因其研究方法和目的不同分为两派,即(评点派)和(索隐派)。
PS:其实一共有四个派别,我也记不清楚了,下面是别人的回答
红学是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一门研究,因为研究者众,一般可分成四派,第一派:评说派,诸如周春、徐凤仪、陈毓罴之类;第二派:索隐派,诸如王梦阮、蔡元培;第三派:考证派,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 为主;第四派:文学思想派。
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有关《红楼梦》所有的的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566922.html?si=2&wtp=wk
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不知何人续写了后四十回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甲 戌 本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此本第一回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话,故称之为甲戌本。甲戌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乾隆竹纸抄成。
此本一开始有“凡例”五条,并有一诗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本第一回,较别本多出429字,而且揆诸文理,别本当属漏抄。此本中韵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如“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又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透露了此书原构思中的重要情节。
甲戌本原为清末藏书家刘铨福所藏,上有刘铨福跋语,青土、椿馀跋语。此本后为胡适购得,现藏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据周汝昌先生推断,甲戌本可能是刘铨福的小妾马髣眉从娘家带来的,因为卷首有“髣眉”小印。
庚 辰 本
庚辰本是《红楼梦》(《石头记》)的一个重要版本,因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字样,所以被称为庚辰本。庚辰本系用乾隆竹纸抄成,原为徐祯祥所拥有,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庚辰本除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外,前八十回基本上是完整的。
对于此本的评价,学者们亦有争议。吴世昌先生就对它评价不高。1963年,吴先生写出了《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七十八回本即庚辰本)一文,认为庚辰本是由四个本子“拼抄”的,书上的“四阅评过”和“庚辰秋月定本”,是商人为了牟利,故意伪造的。
针对吴世昌的观点,冯其庸写了《论庚辰本》的专著,认为庚辰本所据以抄成的底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是比较接近原稿的,是弥足珍贵的,何况它又比较完整,共有七十八回。
在此之前,冯其庸先生已和吴恩裕先生一起,研究出了“己卯本”是清怡亲王府抄本。此抄本避两代怡亲王允祥、弘晓的名讳。凡“祥”、“晓”字皆缺末笔。令人吃惊的是,庚辰本中也发现了缺末笔的“祥”字。如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最后一句“成礼兮期祥”的“祥”字,就缺末笔。己卯、庚辰两个版本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足证己卯、庚辰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总而言之,庚辰本由于保留了七十八回,其底本又是作者所定,所以价值甚高。
戚 序 本
戚本,即卷首带有戚蓼生序的版本。现存的戚本,有张开模藏本、泽存书库藏本、有正书局石印本(又分大字本、小字本)。有时戚本也专指有正本。有些本子,虽然没有戚序,但抄写形式、文字特征与戚本相似,也划入戚本的范围。
戚蓼生字晓圹,浙江德清人。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举人,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进士,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户部主事充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出任江西南康知府,不久升任福建盐法道;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卒。戚蓼生对《红楼梦》十分称赏,他在序中说: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不区乎左右,一声也二歌,一手也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于《石头记》一书。……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如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郡;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狠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如捉水月,祗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或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万千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
戚蓼生这篇序文,当视为我国古典小说美学中的重要文献。他在序中指出了《红楼梦》文体的双重性、多重性问题,即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引起人的许多联想,这是为什么?再一个,戚蓼生提出了人性的深度描写与文化审美规范相契合的问题。《红楼梦》令读者“心荡神怡”,但却风雅满纸,“欲求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而不可得。再者,戚序提出了情节发展的预示性问题,即能从盛中写出衰,从痴中写出悟,从妒中写出情。这其实也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问题。总而言之,戚蓼生已经意识到了广邈深邃的人的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该向人性的深邃性、复杂性、矛盾性、模糊性靠近,并根据作者所处的文化传统,找寻出一种恰切的表达方式。
其 他
己卯本:
己卯本,是《红楼梦》的早期版本之一,原由董康收藏,现归北京图书馆。它的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现藏于历史博物馆。
己卯本残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六十回、六十七两回系据别本补抄)。己卯本从“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开头。三十一至四十回的总目上,写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样。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
此本中的“祥”、“晓”等字缺笔,明显是避讳。经吴恩裕、冯其庸先生考证,此乃怡亲王府抄本。因为老怡亲王叫允祥,小怡亲王名弘晓。别人家是不可能这样避讳的。与《怡府书目》相对照,正相符合。因为(怡府书目)同样避“祥”、“晓”之讳。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在曹頫的请安折上批:
“你是奉旨交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赫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
曹頫与怡亲王有如此亲密的关系,怡亲王府抄《红楼梦》,自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原与此本分离,五十年代初由历史博物馆购藏,后经研究,是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因为里面同样避“祥”字讳。
王府本:
王府本,系“清王府旧藏本”的简称,因内中有“柒爷王爷”字样,故称王府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王府本一百二十回,卷首有程伟元序,书口有“石头记”字样。此抄本字迹有十种,显为十人合力抄成。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字体有异。据研究,程氏序及后四十回,是后补上的,原书是八十回。五十七至六十二回,也是后补的。
王府本的文字特点,与已卯、庚辰本颇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相异之处,系后人改动所致。这些改动,有改得好的,也有改糟了的。王府本的脂砚斋批语,也被作了整理,还夹人了一些后人的批语。
程序本:
红楼梦稿本,原为杨继振所藏,书名为《红楼梦》,不再题作《石头记》,一百二十回,中有残佚,为后人所补,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收藏。抄本有多处改抹。曾有人认为,这是高鹗增补后四十回时的底稿,所以称为“梦稿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改抹后的文字,与程乙本相同。程乙本,是第二次印刷,若是高鹗底稿,应该和程甲本相同才对。所以,此本不是高鹗的底稿。
梦稿本是由多个底本拼凑而成,抄手抄得也很草率。从文字特征看,处于己卯、庚辰与王府本之间,是前者和后者的中间状态。此本后四十回基本上同程乙本;但也有一部分相当简略,当是抄手“偷工减料”而成。
红楼梦稿本:
舒序本,即舒元炜序本,又称“舒本”。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此本现归吴晓铃收藏,又称“吴本”或“吴藏残本。”
舒本只存第一至第四十回,也是一个拼合本。
郑本:
郑本是“郑振铎藏本”的简称。此本仅存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回,内文题“《石头记》XX回”,而书口却作《红楼梦》。二十三回听曲文一段,比它本少270多字。二十四回小红的出场叙述,也与它本不同。贾蔷又作贾义,贾芹之母周氏,此本作袁氏,等等。
靖本:
所谓靖本,即“靖应鹇家藏本“的简称。六十年代初,南京有一个读者,用钢笔抄了一些批语,寄给北京的几位红学家。这些批语与甲戌本等其它本子的批语大部分相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批语,颇能“解决问题”。等到大家索要原本时,此原本却“迷失”了。所以,有些红学家就疑心,这个本子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批语是根据其它版本拼凑、改造的。
靖本的可疑之点甚多:
1.若说抄写者不知道此本珍贵,为什么花力气抄下批语?若知道此本珍贵,又为什么将它“迷失”?迷失的原因是什么?谁见过这个本子?除了藏主及抄批语者外,还有人能证明吗?
2.脂砚、畸笏为一人,或是为二人,是红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为什么靖本直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靖本有些批语,错乱得简直让人无法卒读。如四十一回一条批语“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口口口(口据说为虫蛀去)”。周汝昌先生校读为:“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戏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错乱到这种程度,只能解释为是人为地搞乱。再拙劣的抄手,只能一二处颠倒,绝不能颠倒到全句不成个文句。这种手法,只能让人疑心是在假文物上添铜锈.
靖本的真伪,当然一时不能定案。但原本未出之前(假设有这个本子),严肃的学者是不能仅凭一个钢笔抄件,就将它当作“资料”的。
梦觉本:
梦觉本,即“梦觉主人序本”,因此序作于乾隆甲辰年,又称甲辰本。由于此本在山西发现,又称为“脂晋本。”
梦觉本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抄本,有少量脂批。
梦觉本的正文表现为删节、简化。某些“叙述人”的语言,被抄成双行小字,与正文相区分。这些特点,全部为程甲本所继承。被抄成双行小字的叙述语,在程甲本中全部被删去。这证明,程甲本的底本是梦觉本。
程甲本:
程甲本,全称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封面题“绣像红楼梦”,扉页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萃文书屋,”回首、中缝都有“红楼”字样。全书一百二十回,首程伟元、高鹗序,次为人物、场景插图共24页。程甲本的文字,基本上属于脂本系统。
程乙本:
萃文书屋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印刷了《红楼梦》以后,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印刷了一次《红楼梦》。前者被称为程甲本,后者被称为程乙本。程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文字作了很多改动,加了“引言”。与程甲本相比,有改得好的,也有越改越糟的地方。如尤三姐,被改得十分“纯洁”,如王熙凤,被改得有些“淫荡”,等等。建国后,出版的《红楼梦》,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程乙本作底本的甲 戌 本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此本第一回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话,故称之为甲戌本。甲戌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乾隆竹纸抄成。
此本一开始有“凡例”五条,并有一诗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本第一回,较别本多出429字,而且揆诸文理,别本当属漏抄。此本中韵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如“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又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透露了此书原构思中的重要情节。
甲戌本原为清末藏书家刘铨福所藏,上有刘铨福跋语,青土、椿馀跋语。此本后为胡适购得,现藏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据周汝昌先生推断,甲戌本可能是刘铨福的小妾马髣眉从娘家带来的,因为卷首有“髣眉”小印。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hongloumengzhong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