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月夜》 刘方平,写的是什么?

2024-12-14 09:30: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其中: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轮埋喊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3)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4)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5)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6)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7)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这首诗的意思是: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
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初春暖意,
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一二两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腊野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液凯”,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回答2:

这首诗词写的是在月光点点的夜里有点寂静,衬托出春天将至时,农村生活的惬意,美好。

回答3:

这首诗描写了春暖时节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滚稿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表达了春夜的静穆,形或卜成了大团孝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表达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

回答4:

这首诗记配轮述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悔哪人感到物候在碧卖码变化,又是静美的。

回答5:


看不搜灶谨出世基辩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