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一个孩子需要走一趟鬼门关,而顺利养育一个孩子就是在鬼门关来回横跳,经常将家长折磨得苦不堪言。
除了要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建设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独立生存。
有许多小孩会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坏习惯,比如总是咬指甲、眨眼睛,平时看似不怎么起眼,其实可能暗示着孩子内心世界已经出现了“黑洞”,家长们需要对孩子的教育上心才行。
经常咬指甲预示了什么心理问题
1、不懂如何宣泄压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研究专家,曾经对孩子的心理做过专项研究,结果发现当他们遇到压力较大的场合或者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咬指甲等行为,下意识地来缓解自己心中的焦虑感。
孩子在遇到一些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事情的时候,比如重大考试前或者上台演出前,可能并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情绪,无法有效缓解内心压力。
而他们这种下意识咬指甲、眨眼睛等动作,能够恰到好处的舒缓内心深处的焦躁感,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种癖好,甚至孩子的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内向,不愿与他人倾诉。
如果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出现,很可能是需要心理疏导,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不然他们的状态会一直消极抑郁,对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2、常常感到自卑
教育学者指出,咬指甲的行为多出现在低龄阶段,也就是3~6岁的时期,是他们表达负面情绪的一种行为,并且是经常性的。
他们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可能会躲避别人的目光,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咬指甲、眨眼睛,这样的孩子很可能是内心较为自卑,不敢正常沟通,只能通过一些小动作来转移注意。
家长应该及时注意到这些行为,并且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如果不及时纠正,长大可能有三大缺陷。
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1、性格缺陷
如果孩子长期通过咬指甲这类方式来缓解内心焦虑,缺乏正确的情绪宣泄,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懂得怎么表达情感,性格会越来越古怪,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孤僻的人,面对生活缺乏该有的积极性,与人交流上出现障碍,性格会有严重缺陷。
2、内心抑郁
据社科院统计,有超过34%的儿童抑郁症患者,在出现抑郁前,都有类似咬指甲的行为出现。
孩子压力过大,仅仅通过小动作来缓解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并没有真正被疏导。
如果无法释放压力,在心里堆积得越来越久、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越发自闭、自卑,精神状况变差,最终会出现抑郁的情况。
3、产生犯罪行为
长久的心理问题不得到解决,“黑洞”积累下来会导致孩子内心阴暗的一面爆发。他们可能觉得周围的人不够在乎他,缺乏应有的关心,渐渐会不再信任身边的家人、朋友。
他们心里压抑的情感会转化为不健康的情绪蔓延滋长,信任感的缺失导致心理扭曲,从而走上社会犯罪的道路。
美国加州大学曾对12个州的罪犯做过一个专项调查,
有33.2%的罪犯
小时候都缺乏家人关心,导致内心出现信任感,只有用犯罪的方式才能获取别人的眼球。
如何疏导?
1、父母及时的沟通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发现小孩开始咬手指的时候,可以听一听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并与之好好沟通,让孩子有一个宣泄自己情绪的出口。
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讲道理,而非一味的责备,只有耐心处理孩子心里的问题,才会避免他们有消极的情绪,自然也就不用再啃手指来舒缓压力。
2、教会孩子正确宣泄情绪
孩子焦虑不安可能会有各方面的因素,在进行交流后,可以教会他们怎么将这种不安的情绪进行发泄,教会他们承受压力、释放压力。
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出去郊游,放空大脑;或者进行一些锻炼,运动时分泌的多巴胺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的心情。
家长要让他们明白,父母永远是他们温暖可靠的避风港,永远会支持他们、鼓励他们。
3、避免给他们带来压力
其实有很多压力是家长无形中带给孩子的,甚至有些家长不会控制脾气,对孩子恶言相向,这样很容易让小孩紧张害怕,随之而来的就是自责引起的自卑。
还有就是一些家庭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比如不考95以上就要被责骂,这种类似的要求会使孩子的精神压力增大很多。
如果孩子出现经常咬指甲的行为,则暗示孩子的心理比较自卑,家长应该通过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来纠正这种异常心理。
会出现经常咬指甲的现象,是心里面有恐慌焦虑,害怕,所以就会咬指甲,这样来安慰自己,紧张的情绪想要纠正,就是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内心觉得有安全感。
孩子经常咬指甲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不自信、心理畏惧、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要纠正孩子的这一习惯,家长应该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和谐、幸福的氛围。
心情焦虑,没有安全感。
家长应好好跟孩子沟通,不要打骂,让孩子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经常陪孩子学习玩耍,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