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撑是一种可以使裙子呈现扩张感的内裙,大家平时所见的具有蓬松感的婚纱就是由裙撑支撑起来的。作为时尚骨灰级选手的裙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被它支撑起的裙子数不胜数。裙撑的雏形出现在16世纪的西班牙,被称为撑箍裙,由从上到下递增的圆箍组成,可以依附在裙子上并支撑起裙子。撑箍裙最初的支撑材料多为木质、藤条、金属丝之类易弯曲的物品。据说最初发明这种裙子是为了将裙子撑开凉快一点方便干农活。不过这种裙子很快就作为一种时尚风行宫廷,西班牙上层阶级女士在晚会或者正式宴会都会穿着裙撑。渐渐地裙撑流行到了西班牙之外的地区。也就是慢慢的演化成了现在的裙撑。
西班牙式——吊钟形裙撑。用一圈比一圈大的鲸须或金属丝缝在厚质的亚麻布衬裙上,从下摆到腰部成收缩成圆锥形,然后在外面罩上裙子。这种裙撑在16世纪后期风靡了整个欧洲。法国式——像轮子一样的环形填充物。围绕在腰以下的臀腹部,在上面罩上外裙显得圆满。相比另两种裙撑,它更便于人的活动。英国式——与西班牙式结构近似,造型上是椭圆筒形。把裙子向左右两边撑开,左右宽,前后扁。裙子在腰臀部出现两层,上面一层有很规则的活褶。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在束紧的细腰之下,女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月形臀垫,当时称作巴黎臀垫。使用时系在后腰线下裙子的里面,让臀部膨大翘起。外层裙子撩起,用花结或缎带拉向背后在臀部系结,露出里面的衬裙。其余的裙摆则在后面垂落下来拖得很长。
从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发明了裙撑法勤盖尔开始,裙撑在身份地位高贵的女人中一直风靡到十九世纪末。当然,在如今的某些隆重场合中,裙撑仍然不时要出场,比如新娘在穿上婚纱的时刻。很久以前裙撑很重要,因为欧洲的裙子是钟形裙,而欧洲女性那样体型高拔,三围突出,宽肩、颈长、臂长、腿长,才能矗立于圆钟形的长裙之中而显得身材窈窕有致,今天欧美的演艺界女明星们经常身着高级礼服出席隆重场合,但所穿礼服采用钟形裙样式的则相当少见。钟形裙几乎就是贵族时代的一个象征符号。从那时候为了显的腿长裙撑就必然会派的上用场啦。
正所谓时尚是个圈,时尚风潮兜兜转转又转回到了裙撑身上,19实际初,由金属环或多层布料制成的小型裙撑开始流行起来,到了19世纪中期,夸张的大型裙撑又重新火了起来。至于裙撑火的契机就是当时的贵族妇女认为衬裙过热,易引发一些毛病,需要裙撑来透透气。此时制作裙撑的工具成了鲸须和铁丝。裙撑可以让女性显得端正优雅,但同时也让她们行动不便甚至于穿衣服都成了问题。由于裙撑过大,女孩子自己一个人无法顺利完成穿着任务,需要多人帮助。后来慢慢的裙撑便一直流传下来了,以至于变成现在的模样。
现在的裙撑从材质上划分为鱼骨类和纱撑类。鱼骨类可以调节大小,夏天使用比较透气凉快。缺点在于整理时不太方便;纱撑类便于整理,保暖效果比较好适合冬天使用,但纱撑比较容易塌下来,时间久了撑裙子的效果不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