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不是溺爱孩子,这几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害了孩子

2024-11-30 13:48: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孩子的事情就是父母的事情
现在好多啃老族,让父母代替他们做任何事情,好像自己没有手没有脚似的,现在孩子好像就像家里的皇帝,父母反倒成了仆人,但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会害了孩子。同事家里的孩子,现在都该上初中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每天上学前都要爸妈把衣服帮他穿好,把饭端到他面前,好像缺了父母他就活不下去。我觉得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从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开始,让孩子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实在是超出了能力范围的,家长再去帮忙,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孩子就是父母的VIP客户
对待孩子不能一视同仁,对待犯了错的孩子,可以没有底线的宽容,如果孩子小错都不能及时纠正的话,只会纵容越来越大的过错,所以父母要制定一项规则,在这个家里面谁都要履行这个规则,谁犯了错就要及时被纠正,被批评被惩罚。一个同事他们家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家规。她的儿子今年已经7岁了,同事的老公是个手机迷,回到家经常就拿着手机,甚至和儿子一起玩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为了改善这个情况,同事就制定了一个家规:每天晚上只能玩一个小时的手机,谁违反了规则,就得负责洗碗。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孩子学会了遵守规则,也让夫妻俩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3、孩子的要求就是命令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要求什么就是什么,孩子要买什么东西,二话不说立马买,如果不买的话,孩子就会哭闹,其实这只是孩子的一种手段,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纠正孩子这个错误,那只会让她一味的去向别人要求,不懂得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之前就看过一个报道,孩子在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错,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慢慢的孩子不满足,要求的东西是越来越多,最后竟然为了赚快钱,在外面赌博斗殴,甚至沾染上了毒品。其实对孩子的有求必应不一定是好事,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需要的东西是否对他有帮助,并且教会孩子有舍才有得,付出才会有回报,以后孩子走出社会才能有立足之地。
4、孩子一哭,父母就抖三抖
相信带过孩子的父母都会害怕孩子的哭闹声,只想赶快逃离,然后,对于孩子的要求马上满足。邻居家的孩子就是用哭这个手段,让父母替他做了好多事情,她是一个小女孩儿,父母让她自己去学习一下整理家务,整理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刷牙,他就哭闹,孩子的爸爸看到就很心疼,就会替这个小宝贝儿做了所有的事情,但是这样只能让小宝贝儿养的更加的娇弱,更加的恃宠而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但是家长更需要用正确的去教育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独立,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在这些小事上就用哭闹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