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为什么会被分裂成韩

2024-12-15 11:37: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大姓韩赵魏权力膨胀的结果。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回答2:

三家分晋 [sān jiā fēn jìn]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1]
中文名
三家分晋
含义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公元前406年
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
前376年
废晋静公
基本信息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2]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回答3:

1.周王室的衰微,令不行禁不止,甚至为了表面和平而推波助澜。
2.晋国掌握大权的大夫与家臣慢怠、蚕食并逐步侵吞了国君的财产和人脉,国君名存实亡。

回答4:

晋国在战国时消失是因为春秋末期出现了三家分晋事件,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09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回答5: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