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历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词是由唐代开元年间始用,并延用至今。
战国秦汉时期,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在福州地区建“冶城”,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之后,福州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并升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
另外,福州还有“榕城”“左海”“三山”的雅称。
福州城内外郁郁榕荫,名树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称,宋代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因此被称为“榕城”。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也被称为"左海"。宋代以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因此,被称为"三山"。
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冶城始,福州地区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
福州称"左海"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
福州称"榕城" 城内外郁郁榕荫,名树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称,宋代太守张伯玉倡植榕树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柑桔、荔枝、龙眼、橄榄、桂、樟、玉兰、茉莉等名果、名木、名花饮誉华夏。
福州称"三山" 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在悠悠的岁月中,福州曾有多种名称、别称。
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冶城始,福州地区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
福州称"左海"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
福州称"榕城" 城内外郁郁榕荫,名树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称,宋代太守张伯玉倡植榕树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柑桔、荔枝、龙眼、橄榄、桂、樟、玉兰、茉莉等名果、名木、名花饮誉华夏。
福州称"三山" 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