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心肌的前负荷
在整体情况下,心肌前负荷主要取决于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血量。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大,心肌收缩的初长度增大,心肌收缩力也随之增强,搏出量增多。若心肌初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心肌收缩力反而减弱,使搏出量减少。故临床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肌前负荷过大而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2)心肌的后负荷
心肌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心室收缩时,必须克服大动脉血压,才能将血液射入动脉内,因此,心肌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在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性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时,心室收缩的阻力增大,半月瓣开放将延迟,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若其他因素不变,动脉血压降低,搏出量增加。因此,临床上对因后负荷增大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用降压药治疗,以减少心肌后负荷,提高心输出量。
(3)心肌收缩性
心肌收缩性是指在心肌前、后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心肌内在的工作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心肌收缩性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收缩性减弱,搏出量减少。
(4)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但若心率过快,超过每分钟160~180次,由于心动周期缩短,特别是心舒期显著缩短,使心室充盈量显著减少,每搏输出量减少;若心率减慢,每分钟低于40次,尽管心舒期延长,但心室容积有限,充盈血量并不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压(后负荷)和心率。
如何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均减少,心率过快(180次/分钟),心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不足而使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相应减少。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量,包括自左、右心室每分钟分别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总血量。如心率以75次/分钟计算,则心排出量在男性为5~6L,女性略低些。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怀孕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均增加。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量和心率的乘积。因此,凡影响每搏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常用测量方法:
1、指示剂稀释法:它的测定是通过某一方式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注射到血液中,经过在血液中的扩散,测定指示剂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的。
Fick法
染料稀释法
热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磁共振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压(后负荷)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均减少,心率过快(180次/分钟),心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不足而使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相应减少。心率太慢(低于40次/分钟),心舒张期过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能相应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故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1) 心肌的初长度: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在一定初长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可随心肌纤维的初长(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而增加。
(2)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搏出量的这种调节与心肌初长度无关(故又称等长自身调节),而是通过调节心肌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实现的。
(3) 后负荷:心室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所以为克服后负荷的增加,必须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量,才能维持定的搏出量。
(4) 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增加每分输出量:但是当心率太快时(> 180次1分),由于心室充盈不足,每搏输出量降低,反而使每分输出最降低:而心率太慢时(<40 次分),心室充盈量的增大接近极限,充盈量和每搏输出量不再相应增加,也使心输出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