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人传》《海底两万里》 各一篇读后感(500字以上)

2024-11-24 19:57: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回答2: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着迷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这部名着主要体现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其中,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的情景最让我感动,他并非抗拒,努力的等待着他师傅来救他,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是干汉还是下雨,他依然等着,等着,有一天,唐僧他终于来了,把孙悟空从石缝里救了出来。在这件事中,让我读懂了:坚持就是胜利。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以及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回答3:

我只有名人传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回答4:

我只有《名人传》的:仅供参考
罗曼?罗兰,这位文学史上的伟人通过《名人传》赞扬了像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等等在各自的领域有特殊地位的伟人的高尚品德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强烈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其中,最让我振奋的是音乐巨匠——贝多芬。
首先,是他坚毅、冷酷的容貌,矮小、肥胖的身躯。在这并不特别的身躯中,蕴含着无穷的热情与力量。在作者写到的贝多芬里,我看不到对命运不公的唾骂、对上天不济的失落。取而代之的,是“一颗流淌着无数思想与力量的巨大灵魂。”书中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场残酷的战争,我想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他的一生无时无刻在充满热情的战斗。令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在这个如此坚毅的铁人内心竞总怀揣着一颗热爱着祖国莱茵河畔的心。
其次,我弹奏过贝多芬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曲子,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悲怆》和《热情》。先说说《悲怆》,尽管字面意思是悲伤的,但我却丝毫没有感受到贝多芬的乞哀告怜,反之,却是气壮山河的诗篇。在这气概中,蕴含着一种对被命运安排的不服输,就像他自己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正是这种气概啊!再说说《热情奏鸣曲》,每当我弹到它时,心头总会涌起一阵热流,每一个句子,每一个音符,都在我心里像一簇簇火焰,把悲伤烧尽了,把光明照亮了。
在一七九六与一七九七两年内,他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在后来的日子中“他神情傲慢、举止粗俗、态度忧郁”这使得他不被外人所了解。在这样的误解中,他仍能继续不放弃他的音乐,我认为这是十分可贵的。
同样有着坎坷一生的还有米开朗琪罗,当他一心一意为过一个好日子而奋斗时,骄横、不讲理的教皇总是剥夺他们的财产时,米开朗琪罗选择的不是放弃;当他的敌人和教会联合起来对付他,令他进退两难时,米开朗琪罗选择的不是逃避;当他身为一个热爱美丽的肢体的艺术家因为长期工作而使自己失去的优美的肢体时,他选择的不是暗自伤感。正是他的这些精神,造就了多少神话中的神话。
俄罗斯伟大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怀揣这的这位伟人的无限敬佩,“我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却让我们暂时达成了一致”。这足以体现这个被社会疯狂掠夺的才子是多么伟大。托尔斯泰的母亲很早就死了,这似乎和贝多芬有些相似,但是相对于贝多芬的充满暴力的“童年”来说,我认为托尔斯泰还是相对幸运的。
不管怎样,这本书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疯狂讽刺,虽然,在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不需要去与那些黑暗、封建的人作斗争,但正如书本后,编者说的“提高人们对于历史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