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椰果"正名
合格的椰果是采用100%新鲜椰子水作为原料,采用高科技工艺制成的一种白色或乳白色凝胶状物质,是一种天然食品原料和工业原料。很多人把椰子里面的一层肉当作“椰果”,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眼下,海南省一些椰子加工企业正被一个有关对“椰果”名称的误解所困扰,央视曝光之后,内地许多消费者和企业把曝光中提到的“椰果”误解成了椰子树上所结的椰子果实以及直接加工成的食品。
“椰果”是椰子水制成
日前,记者在采访文昌东郊镇的椰子加工产业时,许多企业老板反映,因为名称上的误解,自己厂里销售出去的其它种类的椰子加工食品也被内地一些省市的超市撤下柜台,而消费者由于缺乏正面的宣传引导,在选择椰子加工产品时也产生困惑,拒绝购买和椰子相关的食品。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专家解释,椰果的全称应该叫“高纤维椰果”,它的英文名称叫Nata,来源于拉丁语nature一词,现在NataDaCoCo已经成为一种食品原料的专有名词。在我国内地,这种原料翻译成中文为“椰果”,而在我国台湾,则从音译,叫“纳塔”或者“那大”。
“椰果是一种天然食品原料。”海口椰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子龙说,“很多人把椰子里面的一层肉当作‘椰果’,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椰果不是直接用来吃的,而是一种天然的食品原料。”据他介绍,优质的椰果是采用100%新鲜椰子水作为原料,采用高科技工艺制成的一种白色或乳白色凝胶状物质,椰果含有丰富的优质纤维素,能帮助人体消化,增加肠胃蠕动。生产“椰果”根本不需要用椰子肉。
不如改名叫“纳塔”
专家说,对“椰果”的误解有名称上的原因,譬如一般人将“苹果”就是“苹果树的果实”这一常识生搬硬套到“椰果”上,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对这一加工产业的陌生。即便是在海南,许多人也误以为“椰果”就是从椰子身上刮下的椰肉切割而成的。
有专家建议,我省椰子加工企业除了应主动向岛外市场在“名称实谓”上予以宣传上的澄清外,今后不妨借鉴台湾地区的翻译方式,直接音译成“纳塔”或者“那大”。
合格的“椰果”如何生产出来
首先,必须选择好原料,如果原料不好,后期加工再好也难有理想的效果。生产椰果最好是用100%的椰子水为原料,因为合格的椰果都是用新鲜的椰子水作为培养基的。
选好原料后,接着就要对原料进行调配,在原料中加入白糖、醋酸等一些100%食品级辅料。
第三步是对调配好的原料进行蒸煮、杀菌处理,然后装盘冷却,冷却后再进行接种处理。通过生物发酵5-7天后,再清洗、成型、挑选,成型的椰果一般呈现出白色或乳白色凝胶状,并且洁白无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