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税法这门课程?

增值税、所得税都很重要。 学起来蛮吃力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025-01-01 09:56: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树立并坚定必胜信心 与其它类型的考试有所不同的是,CPA考试属于资格考试,严格以“60分”为标准,不存在人为划分“分数线”的情况。也就是说,只要及格,就可以拿到单科合格证书。考生应付这种“过关”性的考试,实际上就是自我挑战。通俗地说,应考CPA主要就是“自己与自己斗”,而不是自己与别人斗,它的竞争性并不强。 要成功挑战自我,关键是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这一点,考生大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仍然会有一些考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相信自己必定能过关。为此,需要分析自己的长处,以便强化自信心,对于短处的分析不要被低落的情绪所控制。经验告诉我们,更多地看到“光明”的一面,暂时忽视“阴暗面”,对于恢复和确立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一些朋友常看到周围的考过注会的人,或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参考的人真正能通过的非常少,于是没有了信心。考试难,对我们通过考试制造了“麻烦”,但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出注会考试的“含金量”,试想如果是一项非常容易通过的考试,其价值又有多大呢?你还会去参考吗?取得一个谁都能取得的资格证,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当你看到它的难度的时候,正证明了你所选择的正确性。应当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信心是一定要有的,没有信心你很难专心去刻苦的努力,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价值骄傲的事,是唾手可得的。都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方能成其功勋。树立信心,不妨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因为每年不是有十几万的人通过或多或少的门次的考试吗?唯独我不行? 2.制定复习计划 也许有些考生认为,制定计划没有什么意思;还有些考生认为即使制定了计划也没有什么用处,往往计划不如变化。的确,计划只是你应付考试的一种打算,是自己约束自己的一个规则。但计划制定的过程,能够让你更加了解需要关注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因此,即使不能完全按计划行动,对你也是有好处的。何况,如果能够基本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行动,就一定会有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当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无论如何,对考生来说,有计划和没有计划相比,总是利多弊少,因此,制定计划不可忽视。 如何制定复习计划呢? 首先要抓住重点。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了《税法》考试的重点内容,你应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这些重要内容上。 其次,要合理安排复习轮次。一般来说,复习是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从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因此要不断重复考核内容。最好能有三个轮次的复习:第一轮次的目的主要是弄懂相关知识点,解决“懂”的问题;第二轮次的复习要把相关知识点串起来,以求对相关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达到“通”的水平;第三轮次的目的是要熟悉和掌握考核内容,达到“熟”的水平。俗话说,“熟能生巧”,当达到“熟”的程度时,考生一定能过关。许多考生仅仅停留在“懂”的层次,对于许多问题掌握得还不牢靠、不扎实、不熟练,结果可想而知。 再次,要留有余地。计划毕竟只是一种对未来行动的打算,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干扰计划的推行,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 当然也有很多朋友说自己不会制定计划,那你要相信,没有计划,不等于就不能学习,特别是千万不要认为有了严密的计划,就等于已经学习好了。例如,我们计划在五月看完全部的税法,那么是否通过一个月的学习税法就学到了,是否就可以做题了。这可未必。关键是学习的效果。当然,没有计划做事,是盲目的。不妨根据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需要备考的科目,制定一个比较粗略的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再对每个阶段细化。例如,我们的计划是5月第一周看完税法前三章教材和听课。那么执行的时候,第一周就针对这个时间段再细化,星期一看什么,星期二看什么等等。没有计划也有了计划。 有了计划,又如何能持之以恒的执行下去呢?很多都是没恒心,感到学习很枯燥,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法坚持!其实,没有恒心,正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的兴趣所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不能专心去做它,就不能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尽办法的克服它,而是一遇困难即退缩。当你能将困难,作为自己生活的兴趣,当你将枯燥的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就不存在不能坚持的问题了,因为你的兴趣就会驱使你不断钻研,不断进取。培养学习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或许你在专职学习,很少有机会将所学很快用于实践,但可以将需要学习的知识作为一个个敌人,与它比赛,就象玩游戏一样的,当你学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许这样就不会再感到枯燥了。因为谁也不会对获奖感到枯燥。 3.理清思路 当面临复杂问题的时候,思路是否清晰是关键。《税法》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繁杂,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并非易事。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税收概念以外,对每一个税种,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统一的分析框架,用于梳理相关知识。尽管教材提供这种思考或梳理线索,但这些线索并不统一,缺少严密的逻辑联系,使得许多考生产生这样的感觉:看书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不理解,书本一合上,脑子里似乎什么也没有。这说明,你对所学知识缺乏整体上的把握。 我们仔细分析税法中各个税种的规定,就可以看出每一税种都会涉及4个基本问题:(1)纳税人,即谁应该缴纳这种税?即谁应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或者说,政府应对谁征税?(2)课税基础,即按什么缴税?即征税的基础是什么?或者说,政府对什么征税?(3)税收负担,即应缴多少税?即应承担多少税收负担?或者说,政府应征多少税?(4)纳税程序,即怎么缴税?即什么时候缴税?缴到哪里或缴给谁?用什么方式缴税?前三个问题,应由税收实体法(有关税种的法律)规范;后一个问题,应由税收程序法(税收征管法和税收行政法制)规范,但税收实体法中也会有所涉及。以上4个基本税收问题,就是4条基本的思路,是考生梳理思路的主要框架。 对于考生来说,在复习每一税种时,可以按这4个方面去把握。其中,第一个问题,即谁应缴纳这种税,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应缴纳某种税,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例如,房地产交易行为应缴纳的税收,从销售方来说,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从购买方来说,要缴纳契税。第二个问题,即对什么征税,主要涉及征税对象和征收范围两个方面。第三个问题,涉及税率和税负调整(既包括税负降低,也包括税负提高,但主要是税负降低,即减免税优惠)。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开始学习的时候,由于对税法知识的不知,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个的知识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就能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线,再进一步深入,由线就可以构成面,再由面构成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是学习任何知识都会经历的,不能过快,还没有积累到一定量的知识点,是不能建立起知识体系的;也不能过慢,仅仅看到了局部的知识点,而不能举一反三,互相联系,那样学习也是无法实际应用的。 4.突破重点 从历年试卷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可知,《税法》考试的重点是明确的。在被列为重点的章节中,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征管法五章为主。对于重点,一定要达到前面所说的“熟”的程度。对于非重点章,特别是那些每年只涉及1~2分的章,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上要相应减少,在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甚至完全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5.熟悉历年考题 在命题规则没有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不同年度,特别是相近年度的试卷,无论在试题结构上,还是在难易程度上,应该相差不大。此外,重要的考点,基本上在历年的考题中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不少已过关考生的一个经验。因此,熟悉历年考题,对于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这不仅有助于熟悉题型,还有助于模拟练习。 考生不妨像正式考试那样,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采取闭卷的方式考考自己。然后,对照标准答案,分析原因,巩固考核内容。 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