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和飓风的不同点在于产生的地点。
台风和飓风是同一种天气现象,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叫法不一样。一般把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
两者唯一区别是产生地带不同: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
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
“台风”与“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
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
扩展资料: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
飓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
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飓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飓风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台风:发源于热带海洋面上最强的热带气旋。
2、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二、形成原因不同
1、台风: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由于如今人们对台风形成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2、飓风:驱动热带气旋运动的原动力一个低气压中心与周围大气的压力差,周围大气中的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向低气压中心定向移动,这种移动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发生偏转,从而形成旋转的气流,这种旋转在北半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而在南半球沿着顺时针方向,由于旋转的作用,低气压中心得以长时间保持。
三、引证用法不同
1、台风: 郭沫若 《诗的宣言》:“我希望我总有一天,我要如台风一样怒吼。”
2、飓风:徐迟 《在高炉上》:“我听到微微的声响,很快很快扩大了,像一阵飓风从远处疾驰而来。”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在于发生的区域不同, 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 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 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 使用的是台风。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还有就是习惯不同,表示风力大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 也不同。 美国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评定热带 气旋强度。 而中国气象局采用2分钟平均风速, 对同样强度的台风其标注出来的数值 通常会偏小。 这也是通常人们误解飓风比台风强 的一个原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飓风风力都比台风强。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地一般都称为飓风。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 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 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 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 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发生的位置不一样,在西太平洋的叫台风,在其他地方发生的叫飓风
飓风的准确定义是:气象学上,专指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中心持续风力每小时63海里/117公里以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准确定义是: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上发生,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
请看维基百科上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条目:
台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地球纪录上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yphoon Tip)。1979年10月12日,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泰培中心风速每小时306公里,最低气压870毫巴,环流宽2174公里,足以遮蔽半个美国。
放大
地球纪录上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yphoon Tip)。1979年10月12日,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泰培中心风速每小时306公里,最低气压870毫巴,环流宽2174公里,足以遮蔽半个美国。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上发生,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习惯上,台风亦被用来统称所有在西北太平洋发生的热带气旋。(下文中的“台风”除特别注明外,采用第二种定义,泛指西北太平洋上所有热带气旋。)
1897年至1996年间统计西太平洋及中国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个数与月份,平均每年有24个台风生成,发生最多台风的月分是八月,其次是九月和七月,
目录
[隐藏]
* 1 词源
* 2 名称
* 3 命名及编号
* 4 生成地区和路径
o 4.1 西行型
o 4.2 西北型
o 4.3 转向型
o 4.4 特殊路径
* 5 结构、灾害、生成条件
* 6 参看
* 7 参考
* 8 外部链接
[编辑]
词源
飓风(Hurricane)和台风(Typhoon)在俗语上分别用作统称大西洋及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
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里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马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 Hurakan。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著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字词传入中国,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Typhoon一词了。
[编辑]
名称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及台风;连同可能发展成为热带气旋的低压区,共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以下为中国大陆、港澳、台湾及美国气象机构使用的分级方法:
名称 中心持续风力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澳门 美国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低压区(热带扰动)
Low Pressure Area (L)
热带低气压
Tropical Depression(TD) 8级以下,即≤17.1米/秒,
每小时不足33海里/62公里 热带低压 热带性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Tropical Storm(TS) 8至9级,即17.2至24.4米/秒
每小时34至47海里/62至88公里 热带风暴 轻度台风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Severe Tropical Storm(STS) 10至11级,即24.5至32.6米/秒
每小时48至63海里/89至117公里 强热带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台风
Typhoon(TY) 12级以上,即≥32.7米/秒
每小时超过64海里/128公里 台风 台风 台风
12级至15级,即32.7至50.9米/秒
每小时64海里至99海里 中度台风
16级以上,即≥51米/秒
每小时100海里以上 强烈台风
每小时130海里以上1 超级台风
Super-Typhoons(STY)
1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计算中心持续风力,其他气象机构使用十分钟平均。在美国标准之下录得的台风中心风速会较为高。
[编辑]
命名及编号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于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战习惯对各台风给予名字,方便识别。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从1947至1999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非正式地采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纪初至中期,台湾、大陆及日本已自行为区内的台风编配一个四位数字编号,编号首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该年顺序号。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气旋。而美国海军则为整个太平洋内的TD编配一个两位数字编号 (后来改成两位数字加上英文字母)。
为减少混乱,日本在1981年获委托为每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区域内的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编配一个国际编号,但容许其他地区继续自行给予编号。自此,在大部分国际发布中,发布机构会把国际编号放在括号内(JTWC除外)。
由2000年开始,日本气象厅会同时根据一套新名单为这些热带气旋命名。这些名字及编号除了用于为国际航空及航海界发放的预测和警报外,亦是向国际媒体发放热带气旋消息时采用的规范名称。
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国际气象组织的十四个东亚区内的会员提供,各交十个名字,分为五组,循环使用(即:用完140个后名称,回到第一个重新开始)。
命名的删除: 如当前被命名的台风对生命或财产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国际气象组织会讨论决定,是否将其从循环名单中删除(这个名字将永远留给这最后一个使用它的台风),再由原来这个名称的国家重新提交新的名称。
来源 I II III IV V
柬埔寨 达维 康妮 娜基莉 科罗旺 莎莉嘉
中国 龙王 玉兔 风神 杜鹃 海马
朝鲜 鸿雁 桃芝 海鸥 鸣蝉 米雷
中国香港 启德 万宜 凤凰 彩云 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蝎虎
老挝 布拉万 帕布 巴蓬 凯萨娜 洛坦
中国澳门 珍珠 蝴蝶 黄蜂 芭玛 梅花
马来西亚 杰拉华 圣帕 鹦鹉 茉莉 苗柏
密克罗尼西亚 艾云尼 菲特 森垃克 尼伯特 南玛都
菲律宾 碧利斯 丹娜丝 黑格比 卢碧 塔拉斯
韩国 格美 百合 蔷薇 苏特 奥鹿
泰国 派比安 韦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国 玛莉亚 范斯高 海高斯 奥麦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利奇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宝霞 罗莎 美莎克 灿都 纳沙
中国 悟空 海燕 海神 电母 海棠
朝鲜 清松 杨柳 凤仙 蒲公英 尼格
中国香港 珊珊 玲玲 欣欣 婷婷 榕树
日本 摩羯 剑鱼 鲸鱼 圆规 天鹰
老挝 象神 法茜 灿鸿 南川 麦莎
中国澳门 贝碧嘉 琵琶 莲花 玛瑙 珊瑚
马来西亚 温比亚 塔巴 浪卡 莫兰蒂 玛娃
密克罗尼西亚 苏力 米娜 苏迪罗 云娜 古超
菲律宾 西马仑 海贝思 莫拉菲 马勒卡 泰利
韩国 飞燕 浣熊 天鹅 鲇鱼 彩蝶
泰国 榴梿 威马逊 莫拉克 暹芭 卡努
美国 尤特 麦德姆 艾涛 艾利 韦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环高 桑达 苏拉
[编辑]
生成地区和路径
台风的主要生成地区可分为:
* 菲律宾以东之太平洋
* 关岛以南、雅浦岛附近之太平洋
* 南中国海
当中以南中国海生成的台风次数较少。太平洋上的台风基本上全年都会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数最为频密。台风生成的位置分布与季节有关,在冬、春季较为偏南,夏天和初秋较为偏北。
台风生成后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外围气流影响,所以副高的位置和范围基本上决定了台风的路径,其移动路径大约可分为:
[编辑]
西行型
台风在菲律宾以东形成后,向西移动,并逐渐稍为偏北。于不同纬度生成的台风所经过的地区不一。纬度较低时会横过菲律宾后进入南中国海,最后在中国广东、海南,或越南登陆。纬度较高时可以经过巴士海峡,影响台湾然后在广东、福建登陆。每年11月至5月的台风生成纬度较低,路径亦偏南,一般只在北纬16度以南进入南中国海,最后在越南登陆,间中亦影响泰国。
[编辑]
西北型
路径和西行型接近,但向北分量增加。西北型台风可以横过台湾或穿越巴士海峡、之后在中国广东及福建沿岸登陆;亦可能经过琉球群岛,在中国浙江、江苏一带沿海登陆。这种路径的台风多数出现于每年盛夏七至八月间。
[编辑]
转向型
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或关岛附近形成后,先向西北偏西移动,至北纬20至30度附近转向西北,最后转向北和东北,成一抛物线。在11月至5月,多数转向型台风在东经130度以东的太平洋上转向北,较少登陆东亚陆地,主要影响太平洋上的岛屿。6月和10至11月的转向型台风亦多数在海上转向。7至8月的转台风在较北、较西的地方转向,途径可以影响台湾、东海或中国东部沿岸浙江、江苏等地,转向后可以影响中国的山东、辽宁;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编辑]
特殊路径
部份台风因外围引导气流不明,或受另一台风影响,路径出现打转、停滞等,有异一般常规。
台风Gay在泰国Chumphon造成的破坏
放大
台风Gay在泰国Chumphon造成的破坏
[编辑]
结构、灾害、生成条件
参看热带气旋条目
[编辑]
参看
* 热带气旋
* 强烈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
*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
* 热带低气压(Tropical depression)
* 龙卷风
* 飓风
* 热带气旋强度分析法
* 香港热带气旋警告讯号
[编辑]
参考
* 气象武器
* 国际气象组织
* 热带气旋资讯
[编辑]
外部链接
* 香港天文台: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名字(2004-)
* 热带气旋分级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之研究报告
* 热带气旋字典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8F%B0%E9%A3%8E"
Category: 热带气旋
飓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飓风可能指:
* 习惯上,对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发生的热带气旋的通称。
* 气象学上,专指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中心持续风力每小时63海里/117公里以上的热带气旋。
* 气象学及航海上,蒲福氏风级中第十二级风的名字;风力为每小时63海里/117公里以上。
* 台风在中国古代的旧称。
这是一个消歧义页,用于区分原本会使用同一标题的若干不同页面。
如果您从某个链接转到本页,请返回原页,并修改原链接直接到正确的页面,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A3%93%E9%A3%8E"
Category: 消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