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普世价值观有哪些

儒家的普世价值观有哪些
2024-11-23 16:57:2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二十一世纪是东方人的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将发挥威力和作用。东方的价值文明、普世价值观“公道、和谐、责任”一定能够最终在全世界、全人类唱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东方哲学无限深邃,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应该在中华文明文化中寻找答案,要在东方哲学思想中寻找答案。当今世界,中国在一个物质基础基本具备、政治层面集中统一的两大背景下,已经完全具有全面发力进行社会改革的条件。要建立一个公道和谐的社会就要创新治理出成千上万个“铁包公”、法官必须个个都是“铁包公”的时代,铲除腐朽、制止腐败、根治犯罪,中国社会将率先步入一个公道、和谐的崭新社会。公道和谐的公和思想、公和理论、公和主义将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发挥,较之西方海洋文化文明“民主、自由、人权”更为合理的东方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 普世价值观将闪亮登场。天下公道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

二十一世纪的东方、中央之国的华夏大地将会迎来一场新的社会思想革命,东方普世价值观的“公道、和谐、责任”将会汇同人类其它文明成果一并闪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一个公平、公正、公道的社会,一个和谐、和平、和睦的社会,一个人人负责任,有责任心、责任感的社会将会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扬光大。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大同世界到来之前,人类物质文明基础基本具备、基本到位以后的精神文明的必然走向。“公道、和谐、责任”将以新的更加合理的东方式的普世价值观冲击取代西方“民主、自由、人权”,并将最终为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

东方人的“公道、和谐、责任”包含着对人性的教育,在公道、和谐、责任前提下充分享受自由、民主、人权。西方人的“民主、自由、人权”突出人性的自然,无限自由是西方人的追求,无限自由就会产生罪恶,“民主、自由、人权”对犯罪是没有教化作用的。因此,西方人把人的教化放到了教会中去,并依靠各种繁杂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根据这种情况,西方的经济尽管发展很快,但犯罪率不会下降,其原因就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道德问题,一昧地追求民主、自由、人权,但解决不了社会犯罪问题。法治社会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而道德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东方人“公道、和谐、责任”中的责任、公道完全源于道德并反过来可进一步加深对道德的培养,在道德、责任、公道前提下自然地享受民主、自由、人权才是合理的、完整的、无缺陷的普世文明。

东方人在几百年间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经济落后,民不聊生,在只有强权、霸权才有话语权的时代,似乎西方强国的一切都是好的、正确的,实际上西方强调“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推崇这种普世观是近代百年的历史,在当今世界,在其它国家、民族落后的情况下鼓噪“民主、自由、人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世界各地全面西方化。但是西方、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无力回天,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已经桎梏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撞过程中,东方文化在重新认知中崛起,东方各方面的发展在新的环境中强劲向前,东方的中华文明文化是最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文明文化。

公道一词在“公道、公平、公正”当中的比较。公道就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认可,长期形成的、共同认可的道理,是道德的范畴。公道就是办事、做事要正派无私,不偏不倚,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当中最希望持有的态度,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观,人们希望社会公道,人人公道。人们希望有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这种公道社会有着人们最大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不侵害别人的自由,不是牺牲别人利益的自由,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公平一词则不但含有公道,不偏不倚,更具有平等对待、评判事理,带有一种由上向下、由大向小处理事情的权力。公平更象是一个裁判,对当事双方的一种合理平衡、合理评价,比公道多了一层含意,即此事是否公道,需加以衡量,公平是别人的一种评价,不能自称。公正的含意应该是公平、中正、正直,公正字意已含有严肃、认真、官方用语,带有纠正不公道、不公平的含意。你说你公正,他说他公正,有争高下的含意,公正更不能自称,所以这个词需要舍去,不能用到普世价值中去。普世价值观是弱者的权力,受体的权力,是弱小者享受的一种最基本权力,所以在公道、公平、公正当中,公道更具弱者所具的权力,同时也最具备“内含”一种最基础的公民百姓对社会的责任,对别人负有责任和义务,也含有一种正义之气,公道一词应更为合理。没有公道便谈不上公平、公正,因此选择公道一词成为东方普世文明中的一员,应该是能够让人们接受的。

“和谐、和平、和睦”,社会要和谐、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世界和谐,和就是相融,谐就是谐调,和谐就是相互合融共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和谐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明文化,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和谐也是人人追求向往的一种平静安宁的和平生活,人与宇宙间的和谐是一种高境界的享受。谁也不希望世界动荡、社会动荡、充满变数、充满危机受到自然报复及人与人之间争斗不休。和谐是一种理想,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和谐应该是东方文化、中华文明普世价值观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平是大大小小和谐,多个和谐组合的结果,国家和平、世界和平、人类和平、和平的范围广大,而和谐比和平更贴切。和睦是家庭、人与人之间更直接更小范围内的一种处人处事态度,不具备普世价值中全部内涵。普世价值就是普天之下的世上人类公认的共同认可的最简单明了的人们希望追求得到的最基本的价值追求,第一是不但自己得到而且希望大家都得到。第二是自己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能像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往往使自己的自由建立在践踏道德、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所以说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远不如东方的中国的“公道、和谐、责任”更具合理、更具普世价值,而“和谐”具有典型的普世价值。

责任和义务,一个人来到世间,他(她)是高智能动物、万物之灵的人,统领世界、统领地球万物的人是社会的,是在社会中集体活动、生活、工作、学习等等一切都是在社会活动中。人是社会活动中的分子,因此,责任和义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社会付出的,在这种人人需要付出的过程中,每一个人同时也得到了全体的一切责任,义务行为人对你的回报,即合理的、公道的回报。人人都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社会,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类负责、对工作、对别人、对任何一件事都应负有一种责任心,这样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责任就是负责完成义不容辞的任务,义务就是对义不容辞需要办的事主动服务,但办好办坏仍然是以责任为前提,责任较之义务更具严肃认真带有必须去办、必须办好的含意,而义务则是可办可不办不含有很强的责任感,因此,责任更具普世价值。人降生世间就是要有责任心,这是人类独具特有的,道德就是具有责任心的另一种词汇表达。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他(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责任心越强其人的道德品行越高,它是成正比的。一个人责任心的大小多少,主要是取决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人是可以教育的,一个身体正常的人生来原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社会则有“好坏”之分,人的好坏是社会的产物,什么样的社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社会的好坏是问题的关键。追求“责任”应该比追求“民主”要强,要求责任比要求人权要强。提倡责任比提倡自由要强。国家对我负责任,社会对我负责任,周围的一切都对我负责,我也必须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负责任,对我周围的一切负责任,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负责任,你则一定是在一种不损害任何人任何事的前提条件下的自由人。在一种充满责任心下的自由比西方普世价值观当中要求的人权自由显然要高尚很多倍。

东方的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 “公道、和谐、责任”一定会成为未来人类社会普遍认可的普世价值观。一个一切从负责任、有责任心、责任感的“公道、和谐”社会发展起来,以公和思想、公和理论为基础的公和社会,公道和谐社会将越来越为人所知,为人们所认可。“公道、和谐、责任”相对于“民主、自由、人权”两种不同的普世价值观,一种是以公共的、大众的、共同的利益兼有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一种是以私有的、个人的、以利己主义为主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观突出的是个人的自由,人人自由的目的,以人人无限自由为其社会理想的最高目标。西方衡量自由的标准是人权,对自由程度没有太多的限制,只要不违法在法律允许的条件的自由都是合理的,严重缺乏道德标准。而我们东方的中华文明追求公道和谐社会的公和主义、“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强调的是责任,责任是自觉的、自发的,是在工作办事中要求把事办好的主导思想下的手段、过程,和谐是目的是目标,衡量的标准是公道。我们的“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在建造和谐社会、公道对人、公道办事,对社会负责,永远有一颗责任心,这样的普世价值观才是最好的、是永恒的、是不灭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这种追求“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基础下的“民主、自由、人权”才会趋向合理,才合天理、合天道,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当中提取出来的普世价值观,“公道、和谐、责任”应该是最好的。

回答2:

恕道、仁爱、和为贵、中庸、诚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