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了搜该片票房似乎1.2亿左右,不知是赚是赔。
观众定位是儿童,以我成人视角来看,有亮点,整体实在一般。
真人与动画交替播放。
姐姐汤圆,弟弟饺子,由朱亚文、刘芸出演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一起过年。
外婆、奶奶相互比较,争着向孙辈示爱;汤圆、饺子俩姐弟用压岁钱给家人买礼物;剪窗花……
小猪佩奇一家则以讲故事的方式登场。猪爷爷做的飞机、长颈鹿朋友、熊猫双胞胎等一个个小故事。
构思应是一家人欢乐过年,加上很受儿童欢迎的《小猪佩奇》。
没看片前认为是完全以小猪佩奇一家为主体的纯动画电影,也不是《帕丁顿熊》式动画人物走进人类世界的动画与真人结合,而是动画、真人交替播放。
情节零散,没由头至尾的事件贯穿,难以引人看下去。
原作是英国动画剧集的《小猪佩奇》,在成人间也有高口碑,每集五分钟的独立小故事,日常、温馨,有生活的意义。
看了几集。佩奇一家喜欢踩泥坑(真实中猪似乎就喜欢滚泥坑),遇大泥坑要注意安全;佩奇与好朋友、弟弟乔治游戏,猪爸爸也参与进去……
电影没很好把握到原作中这种富有生活气息,温含意味的内核。
加入歌舞在国产电影少见,符合定位儿童观众。
歌词囗语化,舞蹈动作不复杂,容易让人也想跟着动起来,有互动性。小孩可能会兴奋地手舞足蹈。
不好的是歌舞过于简单,没啥艺术美感。
真人角色弟弟饺子挺萌。
收到外婆给的过年红包说的是:“外婆生日快乐。”哈哈!在经历人生中的第三个春节,处在认知世界。
饺子和佩奇弟弟乔治同喜欢恐龙,用压岁钱给家人买的礼物就是一人一个恐龙。
猜饺子俘获了许多少女心观众,惹人怜爱,可爱孩童。
总体来说比较失望,没能良好的电影化小猪佩奇。
摧荐同是小猪形象的港产动画电影麦兜。也没看过,但想看。出了四、五部,评价都挺好。
以麦兜和他妈妈麦太为主,看过些片段,很有粤语地区人文风貌,麦兜略蠢萌的形象。
因为以往的春节档都是《熊出没》系列独霸儿童动画市场,所以今年的《小猪佩奇过大年》来分一杯羹,初试春节档,因为之前的先导片《啥是佩奇》引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潮,大家对“硬核佩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时间各种关于“硬核佩奇”的制作频频出现,所以观众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也许是期待太大,所以最后效果不是很好,在豆瓣上仅仅得了4.0分,而《熊出没》系列分数都在6.4~7.4之间,差距比较大。
虽然片名是佩奇,但是好像全片都和佩奇没什么关联,只能说这部电影含有佩奇的元素,打着佩奇的名号去拍片。佩奇出现在各种窗花、书本、爹妈的故事里面,就是没出现在故事的主角中。
本片缺少完整的故事,虽然是儿童电影,但是因为都是大人带着孩子去看,很多大人表示自己受到了欺骗。由于还有真人出演,为了营造一个童真的可爱的世界,演员们的表情和动作都十分夸张,就像小时候我们学朗读,故意去营造一种自己很会读的气氛出来,于是反而显得扭扭捏捏。
不论是儿童电影还是其他性质的电影,剧情永远是观众关心的。难不成带着孩子们就去影院看一堆莫名其妙的人怎么给你表演幸福的家庭吗?小孩子的理解力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记忆力的关系,很多孩子都会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一看再看,甚至能够复述里面的剧情,可是这部电影缺少剧情的支撑,尽管孩子能够浅显的理解,但是也许他们不会看第二遍。
因为真的没有什么有趣的点,吸引人。
这么说吧,《小猪佩奇过大年》用它的宣传片欺骗了观众,又用正片侮辱了观众。
啥是佩琪?
电影还未上映的时候,宣传片《啥是佩琪》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大家一边为那个“硬核佩琪手办”鼓掌叫好,一边又为宣传片里那个给孙子准备礼物的爷爷暗自抹泪。
这也就导致了《小猪佩奇过大年》呼声很高,大家对于这部动画电影抱有相当的期待。因为从宣传片来看,这显然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老少咸宜的亲子动画。
但是!电影本身跟这个宣传片一点关系都没有!别说宣传片里爷爷不见了,佩琪还没那个鼓风机手办好看!
啥是电影?
电影没有宣传片里那样感人的桥段也就罢了,毕竟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最主要的受众还是小孩子。
但是《小猪佩奇过大年》的正片部分再一次让观众对于电影这个概念产生了很大的质疑。整部电影时长七十多分钟,小猪佩奇只出现了二十多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真人电影。真人片段强行跟佩琪扯上关系,强行宣传家庭和谐观念,只有对白,没有情节,尴尬至极!
作为一部面向儿童的动画电影,仅三分之一的动画剧情显然是不够的,可剩下三分之二的真人电影,小孩不感兴趣,成年人也接受无能。
这就有点像去年新年档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通过营销将观众“骗”进电影院。但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并不能说是烂片,只能说用营销的方式将并非文艺片的受众为其买单罢了。
但《小猪佩奇过大年》可不仅仅就是营销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根本不能算一部电影,也不能算动画片,顶多就是一部七十多分钟家庭录像。
如果没有通过这种不良营销,《小猪佩奇过大年》不可能取得那么高的票房,也不会有如此多的曝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确实实破坏了动画电影的生态,有了它的前车之鉴,下次你还会因为一部宣传片去看电影吗?烂片才是破坏电影市场的始作俑者,好电影却深受其害成了“背锅侠”,《小猪佩奇过大年》不过其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首先,可以明确的说,《小猪佩奇过大年》这部电影不好看,是一部让人很失望的作品。自从2月5号上映以来,豆瓣上九千余人的点评只给它打了4.0分,仅好于3%的动画片。就连一向宽容的猫眼评分也低至5.7分。
首先,虚假宣传欺骗观众,给了观众虚假的高预期。
大部分都还记得前年刷爆各大社交平台的暖心预告片《啥是佩奇》,在打好了这张营销牌成功勾起了观影欲望以后,谁能想到,成片居然和我们的预期相去千里,可以说这个电影和预告片一起构成了一个骗局。虚假宣传的恶果很快就反噬了电影本身,也成功把这个多年的IP玩砸了。
其次,是真人与动画结合的失败尝试
国内确实没有什么人想到把真人和动画结合到一起做成一部电影,但《小猪佩奇过大年》做到了。可这个做到是什么呢,是没有时间做动画也没有财力请演员,甚至连个编剧都请不起而做出来的仓促残品。一副凑个春节档期的热闹能骗一个是一个,骗完就跑路的心态昭然若揭,也足够让观众火大。
欺骗佩奇原有观影群体,创作态度毫无廉耻可言
有低龄孩子的家庭在这两年多多少少都跟孩子一起看过那么一点小猪佩奇,而这只二维世界的粉红色小猪,随着动画的流行,不仅拥有了大量周边产品,也收获了大量的忠实粉丝。那么打着佩奇的招牌,本应该好好做一部动画片的制作团队,却并不满足于仅仅满足于原有观影团体的票房。不仅仅是请了一批真人演员来强行放进故事里,还学起了宝莱坞的歌舞,试图俘获更广阔的观众和市场。打着“阖家欢喜”的情怀牌做出了“阖家被骗”的作品,连最基本的对原有观影群体的尊重都没有,一个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好的团队,也不知道是谁给它的自信去妄想更广阔的市场。
想赚钱也要拿出真本事,骗子骗人还会多说几句好话呢,希望骗钱的姿势稍微体面一点吧。
真人歌舞穿插动画,真人完全孩子不爱看,大人看就更尴尬,真人歌舞幼稚,动画更幼稚。
带着给小朋友开心下的预期进电影院,没指望能有多好看,哪怕就是把电视上的东西放到大屏幕上也行,小朋友能喜欢,大人凑个热闹就好嘛。
1、发现是真人电影,纳闷了一下;
2、看到朱亚文在傻乐,刘芸手忙脚乱心神不定,小孩子闷闷不乐,感觉有点怪异了;
3、开始插入动画:佩奇他们在过儿童节?!说好的过大年呢?觉得这片子也太敷衍了;
4、四个老人先后到齐,外婆露出一身大花棉袄的时候,还能强行搞笑下,后面刹不住了,画风越来越阴暗,外婆和奶奶上演起闹心的宫斗戏,同时丑化了南方人和北方人;
5、更加诡异的戏份出现了,外公拿出一个收录音机,好像说要给大家放女儿年轻时的歌声听听,结果放出来的是张芸跟前男友的对话录音,亚文(对,戏里面朱亚文就叫亚文)从傻乐变为尴尬,然后接着傻乐。
这电影本身跟啥是佩奇关系不大,以一个感人的故事骗的大家进了影院,结果觉得自己的感情被廉价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