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本病属中医“中风”、“偏枯”等病证范畴,中医治疗参照“中风”章节。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在24h内完全恢复。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微栓塞颈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脱落后,阻塞了脑部动脉,形成微栓塞,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当栓子破裂或向远端移动时,症状和体征消失。
2.脑血管狭窄、痉挛或受压颅内外动脉因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可引起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供应脑部的动脉受压或受各种刺激出现痉挛时,也可出现一过性局灶脑缺血,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3.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管壁硬化、管腔狭窄时,一旦血压降低,脑血流量下降,可导致局灶性脑供血不足。血压回升后,脑血流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即消失。
4.血液成分改变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或白血病时,血液有形成分在脑微血管中瘀积,阻滞微血管,影响脑供血,可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5.其他颈部动脉扭曲、过长、打结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转头时也可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1.病史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颈椎骨质增生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作。每次发作神经症状基本相同,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数秒至数十分钟,24h内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2.症状及体征
(1)颈内动脉系统TIA:本型较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少,但持续时间长,易引起完全性脑卒中。表现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也可出现同向偏盲及昏厥。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较颈内动脉系统TIA多见,发作次数多,但持续时间短。常表现为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视物模糊或变形、视野缺损、复视、恶心或呕吐、听力下降、球麻痹、交叉性瘫痪、轻偏瘫或双侧轻度瘫痪等神经缺损症状。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的猝倒发作,表现为突发四肢无力、跌倒,随后在极短时间内自行起立,这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一种特殊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清醒后无任何症状。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CT、MRI检查多正常。MRA、TCD、DSA可见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征象。
血管性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
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
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
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
初级护师02内科护理学10神经系统疾病01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脑出血、脑血栓等临床表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