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春节民风民俗主要有:捣年糕、烧头香、卖技、杨府爷信俗与“太平龙迎新春”、多神信俗与“莒溪刀轿”、妈祖信俗和“妈祖巡安”活动等。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地处浙江东南,现有人口130多万,大都为明清时期闽地移民后裔,闽、越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苍南县多元宗教信俗文化。
浙江温州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还有没有别的风俗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春节民风民俗主要有:捣年糕、烧头香、卖技、杨府爷信俗与“太平龙迎新春”、多神信俗与“莒溪刀轿”、妈祖信俗和“妈祖巡安”活动等。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地处浙江东南,现有人口130多万,大都为明清时期闽地移民后裔,闽、越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苍南县多元宗教信俗文化。因苍南县风俗较多,以下仅对民俗和寓意作简要介绍。
风俗一:捣年糕
最普通的民俗就是捣年糕。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捣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在村头,热腾腾的糕团正放在捣臼里来回锤打,围观的村民期待着第一臼年糕的新鲜出炉。翻糕、捣糕,将捣好的粉团取出,再经模板按压,伴随着结实的响声和空气中飘散的年糕香,一根根洁白细腻、热气腾腾的年糕就制作出来一臼臼香味浓浓的年糕新鲜出炉,让人提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风俗二:烧头香
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饭后,苍南各地都有烧“头香”的习俗,特别是云岩社区的鲸头杨府殿,每年的三十晚上总是人山人海,把杨府殿挤的个水泄不通,到处是烧香的信徒。除了鲸头杨府殿,从大年三十晚的十一点开始到初一,全县各地的寺庙都挤满了烧香的人们。烧香就是为了祈祷来年生活幸福安康。
风俗三:卖技
正月初一晚上,在灵溪镇溪心村,有“卖技”民俗活动。苍南农村早年过年民俗——卖技,是平阳、苍南一带早年民间组成的演唱队。在大年初一至初四(宜山以北初一初二两天,宜山以南初一至初四),夜间十多人手提灯笼,串家串户演唱的一种娱乐活动。每逢春节良宵,卖技的演唱者手举烛光融融的灯笼,走街坊,串村巷,到造新屋、娶新娘、生男孩的喜庆人家演唱(或逐幢步入人家门前演唱)。悠长、高昂、粗犷、动听的卖技唱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四处回荡,更增添了新春的喜庆、祥和、欢乐气氛。
风俗四:太平龙迎新春
正月初二,在灵溪镇渎浦社区会组成的游行队伍,这是一支“太平龙迎新春”的民俗活动。据传太平龙发源于渎浦郑家垟地方的蒋氏家族,后延伸到大浃头、塔里(渎浦)、六板桥(沪山)、鲸头(云岩)等地,已有300多年悠久历史。每逢一年一度新春佳节,郑家垟等地方便举行“划龙”游艺活动,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渎浦、云岩等地几个村庄的春节划龙游艺活动,一地一日,按约定俗成的顺序进行。每年渎浦郑家垟地方首划,称为“开门龙”,云岩山门头地方煞尾,称为“关门龙”。每地浩浩荡荡的划龙队伍,在沿途村庄作精彩表演,其终点均为鲸头杨府殿。
开门龙化龙后,意指龙门已开,各地的净龙便可先后祈禳开划,四面八方的信众也可纷纷挚着自做或专门订做的五颜六色的小船龙涌进杨府殿用火化掉,杨府殿接连数天人声鼎沸、鼓乐不息。
风俗五:莒溪刀轿
苍南莒溪刀轿是莒溪人民长期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一项绝技和习俗,是苍南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春节都会举办坐刀轿的民俗活动。坐刀轿,就是有叫“童子”的妆扮成盘古帝君、杨府侯王、陈十四娘娘、詹二大王等诸神样子巡游,肉身立坐在布满刀子的轿子里,其赤脚板始终不离刀刃,不时起立舞动一些动作,全身重量都在两脚刀刃上。刀轿靠背、扶手、轿面和脚踏处均安装了开锋的轿刀或钉板,而桌轿上则抹上菜油。表演者赤裸双足,手持法器,在刀锋、钉板、油桌上或坐或站,祈求国泰民安。不论迎神队伍走在平地还是山路,表演者都挥洒自如,毫发无损,让人叹为观止。“坐刀轿”极具神秘色彩,是一项可与苗族“上刀梯”相媲美的迎神赛会活动,在清代和民国年间盛行于浙南地区,后因刀轿本身特有的神奇和神秘,以现时的科学无法解释,被戴上了迷信的帽子,逐渐消失,唯莒溪刀轿在民间得以偷偷的保护、继承并发展延续至今。
风俗六:妈祖巡安
苍南妈祖巡安活动发源于清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当时大家为了纪念妈祖,所以妈祖信众安排在一年中最空闲的时间(春节与元宵节期间),举行妈祖巡安拜祭等活动,以祈求妈祖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活动规模大小不一,阵容有:彩旗队、仪仗队、仪卫队、妈祖銮、刀轿、民间乐队等。妈祖巡安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已形成苍南沿海民众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节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