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剂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024-12-23 01:50:5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除油剂的工作原理如下:除油剂包含两种主体成分,碱类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
1.碱类物质
碱类助洗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纯碱、硅酸钠和三聚磷酸钠。氢氧化钠和纯碱作为碱剂,价格最为便宜,废水较难处理,有时因为碱性偏强导致清洗物体受到损伤,另一方面氢氧化钠和纯碱没有乳化作用对于矿物油清洗没有任何效果;
硅酸钠与三聚磷酸钠既能提供碱性,又能提供一定的乳化力,广泛的用于各种除油清洗剂中特别是对碱敏感的除油工艺。使用硅酸钠最大的缺陷是除油后若不用热水先洗一道,直接冷水洗很难将残留的硅酸钠完全洗净,残留的硅酸钠会与下一道工序的酸反应生成附着牢固的硅胶,从而影响镀层的结合力;三聚磷酸钠则主要存在磷污染破坏环境的担忧。
2.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除油剂的最核心成分,早期的除油剂是以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为主,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NP)系列等。过多的使用乳化剂会将脱落的油脂乳化增溶于工作液中,导致工作液除油能力逐渐下降,需要频繁更换工作液。
但是随着表面活性剂价格的上升,越来越要求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提高除油的速率,这就要求除油剂具有很好的分散和抗二次沉积性能,将脱落的油脂从金属表面剥离,在溶液中不乳化、不皂化,只是漂浮在溶液表面,保持槽液的清澈与持续的除油能力。
除油剂是以水基质的有机与无机化学品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是利用“乳化”“皂化”原理而研制的新型工业除油剂。在金属加工、食品、纺织、交通、船舶、建筑、电器、医药、化工等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虽然清洗的表面基质不尽相同,但清洗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恢复基质表面的洁净度及保持基质表面的完整性。

回答2:

你好, 其工作原理为:借助于表面活性成份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能力,通过各种助剂的协同作用,使油污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减弱、脱离而进入洗液,从而达到去除油污、洁净表面的目的。洗净力强,脱脂迅速,使用浓度低,工作液成份稳定,不燃不爆,对工件不腐蚀,使用安全可靠。本品已通过SGS的环保检测,符合欧盟的ROHS标准。
将清水注入干净的槽中,在搅拌下按比例缓缓加入碱性除油剂,再升至工作温度即可使用。将工件浸泡在上述工作液中,至油污除净为止,通常需5∼8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1∼2分钟,以除工作表面残留污染。
除油剂的浓度、槽液的温度越高除油剂,清洗速度越快;除油剂的使用与工件上的油污,浓度,槽液的超声波的频率大小或喷淋压力亦有很大的关系。

回答3:

除油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助剂与油污发生皂化反应,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渗透、乳化、剥离等清除油污,所以除油剂的工作原理为:皂化、渗透、乳化、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