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

2025-01-27 12:07:3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是我的论文,看看能用吗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节约型,资源,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可持续发展。
一. 序论
1. 目前,在我国,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
2. 本文将从科学内涵,重要性,紧迫性和实现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 本论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
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1)我国资源相对不中。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2)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倍;创造万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
(3)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927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经济发展。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资源。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三要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五要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六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入人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 产品 废弃物 基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把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1)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的治理力度。
(3)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推进 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4、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技术。
5、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6、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
三、结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节约和环保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形成一个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思想观念体系,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王萍委员说。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当前许多浪费现象、浪费行为究其根本,大都是因为缺乏节约意识,“地大物博”的概念使不少人从小就缺乏资源的危机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树立公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养成节约和环保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正如徐一鸣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的,“厉行节约不是因为贫穷,因贫穷而节约不过是权宜之计,我们要让节约成为一种品质、精神、教养,甚至时尚的象征。”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委员强调,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比如,随手关灯是个好习惯,但对节能灯来说就不能开关太勤,否则费电还影响寿命;家用电器待机时的耗电量占家电耗电量10%,因此不使用时应拔下插头,等等。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单位和社会团体应该对国民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进行指导。徐一鸣委员建议,应特 别重视学生节约意识、节能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中,组织专家为学校提供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依托相关的工厂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的教学基地。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但代表委员们相信,只要我们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办法、采取最经济的管理手段、建立最高效的管理体系、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就一定能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回答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第一,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第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回答3:

建设节约型具体到每个人是其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大谈节约社会的意义没有实任何作用。我建议你结合自己所处的行业务实地如下做:假如你是开企业的,你会怎么去创建节约型企业,假如你是在学校机关工作学习,你又会去怎么做。这些都是需要你深入思考的。在网上你找不到任何实际意义的文章,那些都是大话空话。论文要务实,不是写政治,也不是写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