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各行当中代表人物的资料

2024-12-17 01:54: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生:余叔岩
资料: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余叔余叔岩、王长林《翠屏山·杀山》
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益的良师。王荣山、贯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余叔岩1928年后虽不再作营业演出,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他以他与张伯驹合编的《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并写出了京剧胡琴《老八板》文章,发表在1932年《国剧画报》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讲演(1932年《国剧画报》28、29两期刊登过这次讲演的消息和部分内容),从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张的京剧老生演唱法则,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艺术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代表剧目有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旦:梅兰芳
资料: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在传弟子: 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杨荣环、等。 梅兰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净:裘盛戎
资料:
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
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父亲的严格要求,为裘盛戎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升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萧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当时科班上戏规矩,大轴是武戏,倒第二是生旦戏,他的戏如《探阴山》等则常破例放在压轴。
1947年,裘盛戎创立了“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戏院,打炮戏即更名《姚期》的头二本《草桥关》。虽是老戏,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处理,演出时观众彩声连连,取得圆满成功。此后“戎社”经常在京津演出《铡美案》、《战宛城》、《打龙袍》、《连环套》、《牧虎关》、《大、探、二》等戏,并将《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裘派艺术在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得到发扬光大。他生前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裘盛戎的今天”。解放后,裘盛戎与谭富英携手成立了“太平京剧社”(后更名为北京京剧二团),二人并挂头牌,合作演出新戏《将相和》、《正气歌》、《除三害》等。1953年赴朝鲜慰问,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已到达颠峰状态。 他曲己从人,高风亮节,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等各位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1956年,他加盟了被誉为具有全国最佳搭档“四大头牌”——“马谭张裘”的北京京剧团,并任副团长。在这个团里,马谭张裘四人有时轮流唱开场戏或上大轴,有一次裘唱大轴《坐寨盗马》,开场戏是张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谭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马连良的《借赵云》,一时传为美谈。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改编创编大量传世之作如《秦香莲》、《赵氏孤儿》、《官渡之战》、《海瑞罢官》、《赤桑镇》《姚期》、《铡美案》、《官渡之战》、《将相和》、《除三害》、《南方来信》、《壮别》、《林则徐》、《舍命全交》等,为戏曲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964年裘盛戎参加了现代戏《杜鹃山》的创作和演出,他在剧中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乌豆。同期,他还创演了另一出现代戏《雪花飘》。

丑:马富禄
资料:马富禄(1900—1969)京剧演员。北京人。幼年在富连成科班学艺。演丑脚,文武兼擅。嗓音清脆,念白流利,身手矫捷。文戏擅演《审头刺汤》中汤勤、《群英会》中蒋干;武戏擅演《偷鸡》中时迁、《盗钩》中朱光祖;尤以《法门寺》中贾桂一脚,更为人所称道。长期为小翠花、马连良配戏,为“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脚人才。
七岁入“鸣盛和”习老旦,后因科班报散,十岁经刘喜益介绍转入“富连成”科班习艺。初排名连禄后改富禄,先工老旦,后改丑行。从师萧长华、郭春山。由于他天赋条件好,尊师好学,刻苦勤奋,在科班里就小有名气,常与马连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出科后,马富禄拜傅小山为师,习武丑,并随杨小楼、梅兰芳、于连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献艺。载誉归京后,他继续从萧长华、王长林学艺深造。后又与荀慧生、筱翠花、马连良、尚小云、金少山、高庆奎、郝寿臣、王又宸、谭富英、叶盛兰等名家鼎立合作。并曾与老生张春彦、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珊被誉为荀慧生剧团的四大金刚。他长期为筱翠花、马连良配戏,是“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
马富禄的嗓音响堂,天赋条件奇绝,他口齿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绝对优势胜出,每每一个清脆响亮的闷帘“啊哈”,就能掌声四起,拢住台下所有观众的神。他所演的角色,不论是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还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他戏路宽广,念白流利,身手矫捷,文武皆通。

回答2:

一、生行
1、老生:程长庚(1811~1880),名椿,谱名程闻檄,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文武老生,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曾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他曾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曾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他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他与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长庚名列"三鼎甲"之首。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2、小生:姜妙香(1890-1972)名汶,字慧波,又字静芳。 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幼年从田宝琳习青衣,出师后常与王凤卿、贾洪林同台合演。后因病嗓音转暗,遂拜冯慧林、陆杏林为师,改习小生。演戏认真,一丝不苟。《四郎探母》之杨宗保巡营一场,一般只唱两句摇板,姜恪守成规,坚持唱足整段“娃娃调”,后来演唱者也竞相仿效。长期为梅兰芳配戏,其小生脚色均有姜充任,如红楼戏中之贾宝玉、《玉堂春》之王金龙、《白蛇传》之许仙等,配合严密,默契很深,为梅的得力助手。爱好绘画,以擅画牡丹著称。为人正直,有“姜圣人”之誉。系中国共产党党员。
3、武生:盖叫天 (1888—1970)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幼入天津隆庆利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长期在上海一带演出。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武生和老生。他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兼收京剧和昆曲各派武生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无实自身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他擅演全部《武松》及《一箭仇》、《恶虎村》、《垓下之战》等戏,有“江南活武松”之誉。有影片《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和已出版的有关记录其艺术经验的《粉墨春秋》一书。

二、旦行
1、老旦:龚云甫(1862—1932)近代京剧演员。名瑗,一说名世祥,北京人。早年业玉器行工人,因爱好京剧由票友加入四喜班拜孙菊仙为师,先演老生;后又拜熊连喜为师,改演老旦。唱腔新颖,做功细腻,富于创造。1900年后成名。能以老旦唱大轴,创过去未有之先例。原学玉器手艺,因酷爱京剧,开始在南宫园华兰习韵票房学唱老生,后拜刘桂庆为师,搭入鸿奎班。又受孙菊仙提携进入四喜班,师从熊连喜改唱老旦。后又参加杨小楼、梅兰芳各班。他的唱、念讲究音韵,嗓音清脆苍劲,行腔悠扬婉转,抑扬顿挫,起落有序。《钓金龟》、《行路训子》、《徐母骂曹》、《断太后》、《打龙袍》等是他经常上演的剧目。自他开始,老旦成为一个独立的行当,改变了郝兰田、谭志道时期老旦兼演老生和丑的规定,使者旦的唱腔、念白和身段逐渐规范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宗其艺者有赵静尘(卧云居士)、文亮臣、李多奎等。

2、青衣:程砚秋(1904-1958),男,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出生在1904年1月1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日,酉时;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
3、花旦:荀慧生(1900~1968)男,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诞辰:1900年1月5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逝世:1968年12月26日,农历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4、武旦:尚小云,名德泉,字绮霞;行二。祖籍河北南宫县,1900年1月7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七日生于北京市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场大院。平南亲王尚可喜十二世孙,属汉军镶蓝旗。父尚元照生三子:长子尚德海,次子尚德泉(小云),三子尚德禄(即小小云)。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迫害冲击。1976年4月19日,农历丙辰年三月二十日逝世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76岁。幼年曾随李春福学老生,是为“把手徒弟”。1907年进入“三乐社”科班(后改名“正乐社”),艺名“三锡”,先习武生,又学花脸。其后因师辈们见其扮相秀丽、英俊,逐让他改学旦行,师从青衣名家孙怡云,便改艺名为“小云”。

5、刀马旦: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祖母无锡人,四岁丧母,十二岁丧父,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三、净行
1、正净(大花脸或铜锤花脸):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父亲的严格要求,为裘盛戎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升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萧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当时科班上戏规矩,大轴是武戏,倒第二是生旦戏,他的戏如《探阴山》等则常破例放在压轴。

2、副净(二花脸或架子花脸):袁世海(1916--2002),原名瑞麟,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1916年2月11日(阴历正月初九)生于北京。2002年12月11日上午10时50分,有着"活曹操"美誉之称的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因心肺功能衰竭导致脑死亡抢救无效,于北京复兴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是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代表作:《盗御马》、《论英雄》、《将相和》、《李逵探母》、《坐寨盗马》等。

四、丑行
1、文丑:萧长华(1878-1967),男,京剧丑角、教师。号和庄,曾用艺名宝铭。祖籍江西新建,祖辈客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著名戏曲艺术大师和卓越的戏曲教育家。父萧永康为名丑,萧长华生活照(5张)义父卢胜奎是三庆班的著名老生。十一岁起先后从师学昆曲小生、老生、老旦等,十八岁正式向宋万泰学小花脸,翌年在小鸿奎班应丑行,常演《铁弓缘》、《变羊计》、《小上坟》等剧。二十五岁加入玉成班,与十三旦、想九霄、贾洪林、王楞仙、李吉瑞、水仙花、金秀山、王长林等同班。他对京剧各行脚色大都通晓,尤长于方巾丑。所演蒋干、汤勤等脚,深受赞许。1904年开始任喜连成社(后改名富连成社)科班教师,连续三十六年。除授丑戏外,并教生、旦、净各行脚色。同时仍在玉成班演戏,嗣后并在谭鑫培组织的同庆班与谭合演《审头刺汤》、《卖马》、《天雷报》等剧,配合严密,深得谭的爱重。1913年起脱离舞台,专心教戏。1922年应邀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结成长期的舞台伙伴。其间,仍未间断教学工作,又给富连成设编排了《五彩舆》、《三国志》等本戏,以及《得意缘》、《胭脂判》等许多折子戏。解放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常演剧目编为《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

2、武丑:王长林(1857-1931),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曾为清朝“内廷供奉”。祖父王松年演昆旦,父亲王德忠演花脸。王长林幼年拜王文隆为师,学文、武丑。后入胜春奎科班学艺。以演武丑为主,也演过武花脸。中年后,兼演文丑。他出科后先搭三庆、春台等班,又自组春福班,后又入小丹桂、玉成等班,在同庆班为谭鑫培配戏甚久,也辅佐过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等名家,是梨园界的“丑角元老”。

回答3: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包括了丑行(生行前期),生行(男性角色),花旦行(女性角色),净行(丑行后期),武行(武打行),旦行(老旦和饰中性角色),老生行(老旦的男性角色),小生行(小生旦的男性角色)等行当。以下是京剧各行当中代表人物的:1. 丑行(生行前期):代表角色有“万缶叫化”、“赵 福贵”、“左项元”等。丑行扮演丑角,以幽默搞笑的形象演绎故事。2. 生行:代表角色有“宫 、嫖、马 、于”等。生行扮演男性角色,分为青衣生(年轻男性)、净衣生(成年男性)和花旦生(女扮男装)。3. 花旦行:代表角色有“白素贞”、“越女剑”、“洛神”等。花旦行扮演女性角色,注重唱腔和舞蹈表演。4. 净行(丑行后期):代表角色有“关牙龙”、“杨 子”、“强 盗”等。净行扮演丑角,以夸张的动作和表演方式呈现出搞笑形象。5. 武行:代表角色有“秦王 张良”、“曹操 郭嘉”、“袁绍荀彧”等。武行扮演武将角色,注重武打动作和武器的使用。6. 旦行:代表角色有“王宝钏”、“贞女 刁切奸”、“双华浪淘沙”等。旦行是老旦和饰中性角色的行当,扮演各种女性角色。7. 老生行:代表角色有“曹 替”、“张千山”、“白 眉”等。老生行扮演老年男性角色,注重气质和表演技巧。8. 小生行:代表角色有“秋水共长天一色”、“江 、 汉”等。小生行扮演年轻男性角色,以文雅、风度翩翩的形象出现。以上是京剧各行当中代表人物的一些,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在京剧艺术中扮演重要角色,传承和发展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遗产。

回答4:

1. 花旦:是京剧中女性角色扮演者的称呼,代表人物有梅兰芳、程砚秋、赵丹、姜亦珊等。2. 武生:是扮演武将、英雄的男性角色,代表人物有马连良、王锡五、吕瑞英、张信哲等。3. 丑角:是京剧中扮演滑稽、搞笑角色的演员,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齐澜芳、王刚等。4. 八大行:又称“八小行”,包括捧、小生、老生、小旦、大旦、净、武生、丑角等八种行当,代表人物有程砚秋、李少春、谭鑫培等。5. 旦角:是扮演女性主角的演员,代表人物有梅兰芳、程砚秋、田华等。6. 净角:是扮演幕后角色的演员,如仆人、宦官、家丁等,代表人物有张君秋、刘桂林等。7. 大行:又称“生行”,包括武生、小生、老生等几个行当,代表人物有孟小冬、徐雅琼等。8. 素人: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但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演员,代表人物有郭修莉、王文娟等。9. 套子:是指戏剧中的道具、场景和服装等,代表人物有王凯、王沁等。10. 客串演员:指来自其他地方或其他剧种的演员,代表人物有萧雅玲、李立群等。

回答5: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不同而异。
行当划分由来已久,对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当数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