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所提。
据《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自此以后,春节贴对联开始流传并渐成习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便讲:“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副春联内容只是普通的迎春祈福之辞。“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除夕心血来潮,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认为对仗不工,给否定了。别人再不敢动笔,孟昶只得自己写了两句: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有史以来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在这之前,也不一定没有,只不过没有记载下来。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翰林学士 辛寅逊】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