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社会调查报告各位帮帮忙了!!急求!!

2024-11-23 06:13:0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湖北省长阳县渔峡口镇第二初级中学 覃章成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 。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 。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 。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
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 。
6�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回答2:

第3个:

据统计,去年,天津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137人,实现了市政府确定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超1000人的目标,交通死亡事故件数、死亡和受伤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12.1%和38.7%。为保持这一良好态势,市交管局要求各级交管部门要在强化路面管理中树立依法严格处罚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依法严管氛围;要加快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按照人性化、科学化思路完善交通指路和交通诱导系统;深化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去年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多,天津市道路交通压力明显大于往年,市交管部门采取科学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及时排查事故多发“黑点”、增设“绿波”灯控路口、新增“电子警察”等措施消除交通事故,解决百姓出行问题。天津市目前道路交通基本未受施工影响而形成长时间的堵塞。
通过交管部门的持续整治,道路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市区已达到“畅通工程”自评二等管理水平,天津市的“平安大道”由去年的11条增加到18条。同时,市交管部门今年排查出39处交通事故多发的“黑点”路段。经过专项治理,目前已有38处“黑点”路段得到改善,交通事故的发案数、死亡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9.3%和87.2%。

回答3:

从实践中见真知
——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
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
打暑期工、
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
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
不少同
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
生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提高
各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通过调查可
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
从而结合马
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
使大学生能
正确对待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见真知。
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
实践自
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
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
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
50
名,其中广州大学
20
名,中山大学
10
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0
名,华南理工大学
5
名,广东工业大学
5
名。年级分别为
大一学生
5
名,大二学生
30
名,大三学生
15
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
兼职或实习,
最想参与何
种社会实践,
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
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
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
50
份,收回有效问卷
50
份。
(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

课堂

,通
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存在就是合理

,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
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
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
赚钱的工作,
就可以去试一试,
品牌代理,
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
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52%
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
40%
;而
56%
的同学有做过兼职,
20%
打过暑期
工,
14%
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
10%
;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
了做家教(
14%
)、网络的实习实践(
6%
)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
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
22%
)、校园销售(
14%
)、当餐厅服务员(
8%

等简单、
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
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
76%
学生认为
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
24%
的人认为完全或
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
38%
,在实习或工
作中
66%
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
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
32
人选择

接触社会,积累工
作经验

,占了总数的
64%
,选择

赚取生活费

,占了
20%
。从选项人数中显示,
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
了,
钱虽然是一定因素,
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
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
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
这应该和他
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
56%
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
30%
会选择
任何没有课的时间,
12%
会选择周末。有
31
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
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
19
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
54%
的人都提出
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
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
22%
觉得学校应
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
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

参加

三下乡

活动

一项,说明当代
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
他们的求学经历、
生活条件、
所处社会大环境都
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
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
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
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
加强和改进
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
是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


三下乡

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
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大
学生,
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
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
往往这些学生
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


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
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
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
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
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
导和制约作用。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
致使大学生自身
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

三下乡

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
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
打暑期工或实习,
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
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应当刻苦学习
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
的大圈子中,
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
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
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
有助于锻炼品质,
提高
能力。
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
不能否认有过打工
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
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
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
即知识
结构、
专业结构的搭建,
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结果是得不
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
实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的活动,
而人是社会的人,
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三下乡

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的有益补充,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实践出真知,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
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是检验所学
理论知识的标准,
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
展现自我风
采的舞台,
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
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
会,
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
这就需要放眼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
80
%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
期时间参加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
贴近社会,
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
作为高校教育者,
如果能引导大
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
为责任,
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
融入社会,
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
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
些问题的不断解决,
与此同步,
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马克思主
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
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
生,
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
处理人与人之
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
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
实践与认识相结合。
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
结合所学为政府部
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
这是一种双
赢的选择;
二是志愿者服务,
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利用专长服
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
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
以小见大,
以细微之处见长,
是进行社会
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
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很多学
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
回校后进行认真
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
岗位上的那份热情。
正因为如此,
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
要创造自己的事
业,
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
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
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
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
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
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
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
怪自己不够争气,
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
整天都无所事事,
在家
里一点事也不会做。
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
忆深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