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购物,孩子看到玩具就想买,哪怕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哪怕是这个月在买玩具上的花费已经很高了,孩子仍然哭着闹着要买。
孩子想吃冰淇淋,吃了一个还想要一个,如果家长不同意,孩子就开始撒泼打滚。
看电视、玩平板,一直玩得停不下来,不让他玩他就发脾气。
针对孩子的这些无礼要求,家长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行。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一定要在六岁之前,对孩子说不行。建议三岁前后就开始对孩子说不行,到十二岁之后,你发现你管不了他了。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孩子立好规矩,超过十二岁以后就更难管了。孩子长大以后,可能需要的更多,比如苹果三件套、大牌衣物和包包,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可能会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离家出走,比如威胁父母要跳楼,更有甚者甚至会伤害父母以及其他家人。
孩子在三到六岁时,大多是在上幼儿园期间,在这个阶段立规矩,更容易帮孩子建立好规则意识。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施。
孩子不听话,处理时要注意这几点:
1、一对一
把孩子带到卧室等没有其他人在场的空间,一对一的,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妈妈,最好是跟谁闹脾气谁就管孩子。
试想,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教育孩子,孩子不要面子的吗?那么小的孩子接受众人的指责,不可怜吗?再加上,人多的地方意见就多了,有的人认为应该这样教,有的人认为应该那样教,意见不统一。而且,孩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很容易受到干扰,教育效果不理想。
2、不打不骂
孩子还小,是弱势的一方,父母打骂孩子,实际上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那么小的孩子,被打骂是很可怜。
而且,不打骂孩子,相当于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遇事不要情绪失控。
有的孩子,可能有时候反应比较激烈,比如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财物等。
比如孩子打人或者砸东西,父母可以握住孩子手,让孩子不要继续那样,如果孩子情绪仍然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激烈时,该打孩子时还是要打的,但父母要注意控制好情绪和力度,千万不要做下让自己后悔的事,时刻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停止破坏和伤害,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3、不讲道理
这个时候讲道理,他会以为你在哄他,相当于父母放低了姿态,带有乞求的意味,缺乏威信。
再者说,如果孩子负面情绪上来了,根本无法理智地听清楚并且理解父母讲的道理,讲了也是白讲。
4、不离开
要注意陪着孩子,不离开,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让孩子单独地待在房间里,就带有惩罚的性质,缺少人情味,更严重的是孩子会误以为你不爱他了。
家长可能只需要看着孩子哭就好,让孩子感觉到有你陪着他其实挺好的,同时也让孩子正确意识到,仅仅依靠无理取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事后讲道理:
等到孩子的情绪好一些了,可以用热毛巾给孩子洗个脸,等到孩子情绪彻底稳定了,可以给孩子喝一点温水,并且拥抱孩子,告诉孩子你仍是爱他的。
告诉孩子,要学会沟通,好好说话,不发脾气,哭闹解决不了问题。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无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我们爱他,希望他更好,所以才订立这些规矩,比如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看多了会伤害眼睛;比如每个月只有300元用来买玩具;比如一个星期只能吃一次冰淇淋,吃多了对肠胃不好。
事前预防:
1、订立规则,严格执行
订立好规则,然后严格地执行,尤其是父母,千万不要做规则的破坏者,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孩子自然就养成了规则意识。
比如,在逛商场前就制定好购物清单,和孩子沟通好,未列在清单上的物品一律不买,当然,也可以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
2、培养好性格
此外,帮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别人,提高孩子共情力、做好情绪管理、提高情商、养成好心态也同样重要,毕竟,好性格的孩子更容易沟通、更容易理解他人、更不容易情绪失控。
家长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知,懂得管理和疏导情绪。
其实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家长不厌其烦地教导,对他们来说听起来比较枯燥,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充满故事性的绘本。
首先父母要对孩子进行严厉批评,然后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千万不要打骂惩罚。
惩罚他,让宝宝为他的不听话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他就能意识到错误。
面对不听话的小孩,应该用事实来引导他,让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