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6瓶汽水,两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我们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2025-01-24 06:31: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6瓶汽水。共6个空瓶(也就是换三次。)。换出来3瓶中又有两个空瓶。可以再换一瓶。算上3瓶中剩下的空瓶共11瓶汽水。谢谢合作(貌似是小学题把。)

回答2:

前几天,一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难倒了全网家长。

题目是这样的

7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到了3只“小鸡”,问还有多少只“小鸡”没有被捉到?

按照我们熟知的游戏玩法,7个小朋友1人扮演老鹰,1人扮演老母鸡,5人扮演小鸡,在捉到了3只小鸡后,理应剩下2只小鸡。

当时那位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得到的答案也是“2”,但老师却给打了个“X”。家长对此很不理解,于是带着疑问发了朋友圈,引起了一波热议。

而老师对此的解释是:新版的数学书没有老母鸡这个角色,答案应该是“3”。

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也补充道,看到题后自己也不是很确定。

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这道题里只涉及老鹰和小鸡两个关系,老母鸡不用减去,答案应该是“3”。

于是,网友们纷纷表示:命题不严谨。

还有网友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做家长也太难了……

其实这道题的初衷只是为了考查孩子的计算能力,其引起网友争议的最大原因在于,如果孩子玩的“老鹰捉小鸡”规则不同,那么答案也不同。

这似乎背离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文字游戏无异。

-01-

小学的数学我已经辅导不了了

关于陪孩子写数学作业,家长除了被娃气到崩溃,还有奇葩作业题目劳心费神,一群本科、硕士生拿着小学生题目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

因为现在的小学数学题目,已经不是我们当年学习的那么浅显易懂了。

现在考得更多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下面这些题目:

10只猴子摘桃子,看图然后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个小朋友折一架飞机需要3分钟,现在有5个小朋友,按同样的速度,同时折5个同样的纸飞机,需要几分钟呢?

答案:3分钟。

有口井7米深,有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去呢?

答案:5天。很多人第一眼会认为是7天,但这忽略了最后一天白天爬3米刚好爬出井的情况。

以上这些题不仅考查形式新颖,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但下面这些所谓标新立异的题目,是真的能拓展孩子的思维,还是说让更多的孩子陷入困惑,从而降低了对数学的兴趣?

教室里有11盏灯,拉灭了4盏,教室里还有几盏灯?

看完题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11-4=7”,但不好意思,你会得到老师一个大大的“X”。

因为题目不是问教室里还有几盏灯亮着,而是问教室里还有几盏灯,正确答案为:11盏灯。

小兔子问:我在排队,排在我前面有5人,我后面的人比前面少2个人,请问队伍里共有几人?

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说是“9”!所以再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考虑考虑~

答案为:8,因为兔子不是人。

2个同学买了6瓶汽水,每2个空瓶还可以换一瓶汽水,那么这2个同学一共喝了多少瓶汽水?

正确答案:12瓶。

来看看给出的解答思路:

2位同学先喝掉6瓶;

6个空瓶换3瓶,喝掉这3瓶共喝了9瓶;

最后得到3个空瓶,其中2个空瓶换1瓶喝掉;

与之前剩的1空瓶换1瓶喝掉,共喝了11瓶;

手上还有1空瓶,这时找老板借一个空瓶,一起再换1瓶喝完,把最后一个空瓶还给老板互不相欠。

共喝12瓶。

哈??居然还带问老板借一瓶的?

做到这里,相信你们已经快颠覆对数学的印象了——从逻辑严谨变成了套路满满。

我们常常都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使命。

但这并不代表教育要偏离实际,舍本逐末。尤其是数学教育,我们是否只能通过难题、偏题、怪题,才能去发散孩子的思维?

-02-

学前数学应该怎么教?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因此,要想孩子在小学学好数学,最好在学前阶段建立起数学思维。

而培养数学思维,不是通过枯燥的题海战术,或者复杂刁钻的题目就能办到,需要从多角度去入手。

1.将生活与数学有效结合

一切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数学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融入到日常游戏和生活中。

并在家长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促使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会数学知识,领略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比如,咱们在逛超市的时候,就可以带着孩子认知颜色和大小,学习分类和比较,练习数数和计算,培养空间思维与时间观念等。

2.数学思维要早教,奥数题要迟点做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应以基础能力的培养为主,不需要太深、太专!

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能理解深奥的数学知识。为此,家长应循序渐进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内容,否则会带给孩子太大的挫败感。

3.鼓励孩子把想法表达出来

数学是一个严谨性学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以一种机械化、刻板化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很多时候,最重要的不是答案正确与否,而是去发散孩子的思维,并鼓励他表达出来。

正如“老鹰捉小鸡”这样的题目,本来就是开放性的,完全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如果老师有心一点,在考察数学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那就“完美了”。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

孩子成绩的高低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是让孩子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不断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才是伴随其一生的财富。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