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被大家都看出来的隐喻我就不多说了 这里说几个我发现的
1 马拉火车 有人从什么历史的方面来解读这个东西 我觉得不是不可以 不过我认为姜文不是一个这么矫情的人
他的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场景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解读 而这个解读 往往并不需要你去翻历史书才能明白
所以我觉得这个马拉火车的隐喻 就是在暗讽我们当今的国家制度 虽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经济火车 走在市场经济的铁轨上 可是实际上跟以前的马车并没有本质区别 依然是靠一群无脑的劳动力在前面拉着 主要是暗讽我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可是经济结构却和真正的西洋火车有着天壤之别
一旦一颗子弹打穿了马和车之间的链接 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恳恳拉车的劳动力 过不了多久 火车就将摔得灰飞烟灭 这是姜文的第一个隐喻 也正是点中了时下我们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和最主要的问题
2 关于黄四郎 很多人说姜文把他比喻成韩三平 云云 不是不可以 不过未必每个人都知道韩三平是谁 实际上姜文的这部电影也不是仅仅拍给文艺圈的那几个人看的 其实从一段黄四郎和张麻子的对话就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了
张麻子“你觉得对我来说 是你重要还是钱重要”就是这一段 张麻子把黄四郎和钱搁在了一起对比 这个答案很明显了 什么能跟钱搁在一起呢 就是权 所以 黄四郎 在电影里象征的 就是权力 是通过权力得到利益的既得利益者 这个隐喻的无非也就是目前咱们国家的一些与权力直接挂钩的垄断产业和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员 当然干脆可以说白了就是咱们国家的权力机构 然后姜文说的话也就不难索解了“你和钱 对我都不重要 没有你 对我很重要”就是 权和钱 对我都不重要 没有你们这些掌权者 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权力 这点对我很重要
3 明白了黄四郎在影片中的定位 其他的一系列问题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来说说一开始黄四郎给姜文的那顶帽子 那顶帽子是什么意思 就是邀请你来一个桌子喝酒的意思 这点后来葛优也给姜文解释了 隐喻的就是咱们现在的官场现象 比如一个地方官走马上任之后 就会有一个当地的权力集团邀请你来喝酒 然后共同刮分百姓 这就是那顶帽子 后来黄四郎和姜文说“如果我一开始不是找人给你送去那顶帽子 而是自己亲自去接你 后果会有什么不同吗”“我家里还有一顶好帽子 回头我给你”意思就是 如果我一开始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哥姿态来邀请你入伙 分给你一点钱 而是以一个合伙人的姿态来邀请你入伙 把我这个位子让给你 你会跟我们同流合污么 这是讽刺官场里的那些人物 眼里只有“帽子”
4 然后再来说说 跟他们一起去进攻黄家的那几只鹅 “大哥 没一个人跟来 就那群鹅跟着来了”这些个鹅比喻的就是现实中那些盲目喜欢姜文 甚至无脑追随的粉丝们 而实际上 这些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是被其他人鱼肉的人 他们根本不知道姜文到底要干什么 但是就会一直跟着来 可是事实是 他们也根本没有一点用处 姜文用了一个隐喻讽刺了那些无脑的追星族一把 也是告诉我们大家 想要颠覆权利颠覆这个世界 靠一群鹅是没有一点用的
5 然后鹅城这个城市的意思也就是人民任人鱼肉的城市的意思 这个暗指啥大家当然都明白 然后我要说的是 姜文全片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点隐喻
就是他对权利的理解 从人们三番几次不敢捡银子 半夜偷偷捡 不敢捡枪 半夜偷偷捡 到最后人民发现黄四郎死了 群起而攻之 姜文想告诉我们的是 什么是权力 权力就是恐惧 权力就是施加给人民的畏惧 而对于人民来说 他们畏惧的 也根本不是黄四郎本人 而是他们脑海中的那个黄四郎 回到现实 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 我们都有一种恐惧 而实际上我们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恐惧的 仅仅就是我们自己的恐惧 而一旦人们看到自己脑海中营造的那个“黄四郎”被打倒 人民们一旦真正拿起枪冲向黄四郎家 也就是最高权力那里去拿回自己的东西 黄四郎家那个千疮百孔的铁门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人民的力量
还有后来的那个黄四郎手下看到人民反了马上转头跟着反的意思是告诉我们 假如我们真的要推翻现在的权力 那么那些在维护当前权力的人 比如什么城管呀 警察呀 保镖呀之类的 会马上跟我们站到一起 因为他们也是人民 这点跟开头的马拉火车有个呼应 就是说权利这个火车跑的再快 实际上都是马拉的 一旦没有了马 权力只能歇菜
6 说到千疮百孔的铁门 就再说说姜文让他的小弟打个叹号那段戏 那段戏的意思的确是有点自恋的意思 就跟很多人解读的一样 他在讽刺其他的导演 他把自己比喻成枪 把自己的电影比喻成子弹 不论是子弹打断了马缰 还是子弹射穿了黄四郎家的铁门 包括电影名字让子弹飞 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他要把这个一直束缚着人民 恐惧着人民的锁链 铁门 打穿掉 让人民奔向自由 得到自己的财产 然后那个叹号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他讽刺一些个小导演 也想打穿铁门 可是太直接了 想打个叹号 结果就没打好 而他老人家 打的是个问号 然后子弹就能从那个问号里面穿出去了 这个问号呼应的是一开始片头的让子弹飞后面的一会 这点别的网友分析的很到位了 姜文很清楚他的电影里想说的这些话影响到了权利核心的既得利益者 就是黄四郎为啥一直要除掉张麻子 因为“霸气外露” 所以是不可能通过审批的 可是他又想挣钱 又不想跪下 而他同时又很清楚审电影的那群既得利益者的智商 所以他打的是个问号 让子弹飞一会 现在电影已经上映了 那些人后悔也晚了 同时也讽刺了一把那些不会打问号的人
7 既然说到审批 就可以再说说一开始小六子自己剖腹那段戏 姜文把小六子这个兄弟设计成他自己的儿子 对一个导演来说 什么是儿子 电影呗 他用小六子祭奠的是他自己的“鬼子来了” 因为影响了权利的核心既得利益者 出师未捷身先死 而赐死的理由就是一碗莫须有的凉粉 后来他在墓前对小六子说的话 都可以理解为他鬼子来了被砍之后的反省 他认为太冲动是不行的 直接打叹号也是会死人的 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打穿铁门 要让子弹飞一会 马才挣脱锁链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啥在鸿门宴上让一群兄弟撤了 实际上也是隐喻 我估计他可能也是为了拍这部戏跟领导喝过酒啥的 鸿门宴应该就是在映射他自己 然后他说“让你们撤了 才能保证我的安全”意思就是他跟领导面前不能把这些表现出来 才能拍成这部戏 而小六子 也就是鬼子来了的死 也是给他的教训 他才会明白怎么跟领导打交道
而他一直到最后 领导终于发现他就是张麻子了 根本不是马邦德 这意思也很明显 有一点有网友说的很对 汤和马 加一起就是冯 说白了姜文的意思就是 我一直让领导以为我是冯小刚 其实我是张麻子 而这个秘密不到最后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 所以 要让子弹飞一会
而现在的情形就是 影片上映了 政府指导姜文其实不是马邦德不是冯小刚 而是张麻子还是那个鬼子来了的姜文
不过这个时候 子弹都已经飞出去了 马和车之间的锁链已经被打破了 枪已经发到城镇里了 这是他的意思
8 最后的一幕 他的几个兄弟跟他一起推翻了权利 然后觉得跟他在一起压力太大 就去上海了 也是坐着马拉的火车去的 这个寓意也很明显了 意思就是姜文这次比以往拍的深了一层 不仅仅是想怎么推翻权力 而且想到了推翻权力之后会怎么样 结果就是 又会有一个权力出现 而这个权力很可能还是以前自己的战友
如果说他想表达什么 可能是表达人都不能抗拒权力金钱的诱惑吧 这些能够把麻匪变成黄四郎
说了这么多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都是有内在含义的 比如周韵用两支枪一支指着自己 一支指着他 后来姜文跟她说“这个样子的你是最好看的”那是周韵想要加入他们 也就是加入追求自由 追求公平的队伍 要加入这一行列 首先要有拿枪的勇气 还要有拿枪指着自己的勇气 后来周韵穿上了制服跟着老三去追求权力了 姜文说还是那个时候的你最好看 也是表达了一下他的价值取向
还有比如葛优临死前说的那几句话什么我还有几件事要跟你说 估计也有寓意 不过我没感受到 也可能是姜文故弄玄虚 哈哈
还有留音机里莫扎特的那个曲子 应该也有所指 懂音乐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 姜文拍这个片子拍了三年 我估计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
总的来说 我觉得姜文这个电影拍的很好 的确不愧于中国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一说
他这部电影不仅给鹅城的人民发了枪 同时也用这部电影打烂了黄四郎家的门 换句话说 他不仅拍给百姓看 也同时是给当局政府的一个警告 就是别以为你们的权力是牢不可破的 人民一旦起义 你们不堪一击 我觉得他应该有这个意思
然后我要自恋一下 我之所以给他这个电影打四星 是因为拍的的确很好 不过还不够好
不够好的原因是因为有两点我不认同 一个是姜文依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起义路线 他不知道现如今的时代这招已经不好使了 就连他自己也知道起义最后的结果是啥也得不到 权力倒了一个又会起来另一个 可是他还是无法割舍这份英雄主义情节 拿得起放不下 这是我不认同他的第一点 实际上现在我们国家的问题根本不能用起义来解决 姜文你应该可以想到的 其实有比这个还要好 还要聪明的法子 而且那才是真正适应这个时代的
另一个是他说他站着把钱挣了 这点我不这么认为 与其说他是站着挣钱 不如说他是假跪 让审批的人以为他跪了 其实他只是下蹲 没跪 这点我也不能认同 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 要如果换成我 我觉得跪一跪又何妨 只要你不要像冯小刚那样跪了一部又一部 如果你只是为了挣钱 那么彻彻底底的跪一下子 然后有了钱我就全砸进去站得直直的 拍一个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 那才痛快
所以这就是我给这部片子打4星的原因 因为姜文把他的那些个智慧都用到跪和站这上面了 都用到让子弹飞一会上了 太可惜 你三年时间拍出这么一个东西 与其这样 不如花一年好好给他们跪一次 然后站直了拍你自己真正想拍的 把你想说的完整地说痛快了 我要干就这么干 其实剧本都写好了 就是没钱
楚天都市报讯 电影《让子弹飞》吸金速度令人吃惊。同时,片中一些有“悬疑”意味的细节已经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例如,影片结尾处黄四郎是否真的死了?该片编剧之一危笑日前受访时表示,《让子弹飞》的续集已开始筹备,观众的疑问将有明确答案。
在《让子弹飞》的贴吧中,询问有关情节的帖子比比皆是。而网友们讨论最激烈的,则是影片最后“黄四郎是否真的死了”。在全片最后一个镜头里,火车车尾上站着一个戴礼帽、穿长袍的人。有网友说从打扮看很像汤师爷,也有网友指出这是没死的黄四郎。有人提出了新的证据——一段片方发布的制作花絮中,可以看到,在火车车尾站着的人的确是身着汤师爷行头的黄四郎。有网友大胆推测:“其实就张麻子一人被蒙在鼓里,黄四郎、汤师爷、县长夫人其实都没有死,兄弟们也被黄四郎笼络,一道去了上海。”
《让子弹飞》的编剧之一危笑日前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网友提出车尾上的人是黄四郎的说法,危笑坦言:“这都是导演留下的悬念,我不能越俎代庖。不过,可以透露的是,那身衣服确实是汤师爷的,至于那人是谁,答案还是在续集里给大家揭晓。”“黄四郎如此狡猾,就这样死了岂不可惜?”危笑的这句话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危笑透露,目前他正在参与《让子弹飞》续集剧本的写作,所有的悬念将在续集中揭晓,续集中还将会有新的重量级角色出现。大河网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参考资料:豆瓣
黄四郎死了,自己自杀并且炸了碉楼。张麻子和兄弟们去上海了,但是只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设想。
我看到姜文的衣服上还有土,貌似是一种幻觉,不用想那么多了,王朔自己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肯定是为了让大家一起讨论,探索结局。
个人感觉 黄四朗死了 张麻子也死了,最后镜头 黄四狼在碉楼上 打了一枪 伴随枪响 随后楼也炸掉了 张麻子还没死 因为要让子弹飞一会 最后镜头其实张麻子已经死了 在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