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当外部势力对内进行侵扰的时候,父子齐心一致对外的情形。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样式。但是,生活永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父子的生活、处事等理念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常常不是那么圆满。
谭嗣同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为了国家的进步、国家的变革,毅然而然地选择了英勇就义。这是非常伟大的精神品质。当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一群年轻的有志之士,以国家生死存亡为己任,大胆地实施着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些事,触动了守旧者的经济、政治等权力,被当权者污名化后,被一一斩杀。让我们看到了统治者假变法的实质,坚定了后来者推翻旧制度、旧朝廷的信念。
戊戌变法六君子的死,进一步证明了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开展的变法革新运动失败了。在这个过程中,身为谭嗣同父亲的湖广巡抚谭继洵,是一个守旧的人。骨子里面反对变法维新的那一套。因此,对于儿子的行为,他是极力反对的。虽然改变不了谭嗣同的想法,但是他自己则抽身世外。即使后来与张之洞一起共事,对于张之洞的那一套,谭继洵也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就像一个没有作为的封疆大吏一样。
由于没有办法改变儿子的做法,他积极采取了不粘锅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这就是满清后期的守旧官吏。
首先是因为下命令处死谭嗣同的并不是小人物,她是大清实际的掌权人慈禧,所以即使谭嗣同的老爸是湖广总督,他也不敢违抗慈禧的命令。毕竟如果惹怒了慈禧,不仅谭嗣同会死,而且有可能一家人都会受到牵连,并且这个局面是谭嗣同老爸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其次要知道谭嗣同老爸并不止谭嗣同一个儿子,所以对于谭嗣同老爸而言,死了谭嗣同一个也无伤大雅,毕竟谭嗣同犯的罪实在太大了,可以说就连当时的皇帝都救不了他,别说一个小小的湖广总督了。
此外还因为谭嗣同和他老爸的思想向来就不一致,一个主张变法,一个主张保守,可以说谁都说服不了谁,并且他们两个还因为思想不同发生了冲突,甚至可以说父子之间的那种感情在这种冲突下也变淡了许多,所以他老爸这个时候就更没有理由为他求情了,说句不好听的有可能还在拍手称快,毕竟在古代像这种父子反目成仇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不仅如此还因为湖广两地离北京的距离非常的远,从谭嗣同被下令处死到他的父亲得到这个消息,可以说中间已经隔了好几天了。再加上这个案件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谭嗣同很快的就被执行死刑,所以从角度来看,他的父亲根本就来不及为他求情。虽然谭嗣同的父亲选择置身事外,但是他最后的下场也不是很好,没过多久便被朝廷罢了官。
随着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中国再次各地,赔款,形式已经是迫在眉睫。而看着西方社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一群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变法已经变成了大势所趋,光绪帝也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像包括康有为,谭嗣同在内的很多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用。
但是变法不可能是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的,别忘了,光绪帝的背后还有个独掌大权的慈禧,慈禧在这个时候软禁了光绪皇帝,很多的维新派人士被杀的被杀,被捕的被捕,谭嗣同等人也入狱。1898年的9月28日,谭嗣同等六人被惨遭杀害,他们六人也因此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但是谭嗣同父亲却身为湖广总督,丝毫没有为儿子求情,湖广总督这个职位在当时是很高的,相当于封疆大吏,按理说即使是朝廷也应该礼让三分,他为什么没有为儿子求情呢?
1.可能是身不由己,当时的湖广总督并非谭继洵,这个职位无非是没有实权的一个名头而已,想想当初我们这在历史课本上,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洋务运动的人里面,朝廷的核心人物并没有这个人,实际掌权人其实是张之洞,这么一个没有实权的“总督”其实是没有办法救自己的儿子的。
2.当时的维新变法已经威胁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谭嗣同等为首的人物是不可能活下来的,要知道当时慈禧太后斩首他们的时候都要用钝刀,可以见得慈禧太后是恨他们入骨的,恨不能把他们大卸八块都不解恨。加上当时实际掌权人是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其他人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小胳膊怎么能拧得过大腿呢?即使当时谭继洵向慈禧求情,那也不可能挽回这个局面。
3.和儿子的立场不同,他也是属于顽固的守旧派,面对这个主张维新的儿子,父子的立场不同,父子关系肯定也是闹得很僵的。在他的眼中,只要顺从当权者的思维,那能够安安稳稳地熬下去,等到自己告老还乡的时候,也就安全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安稳,为了一家老小,慈禧杀谭嗣同的时候他也不敢发声,只求可以保住自己。作为一个湖广总督来说,他肯定是妻妾成群,肯定不只谭嗣同一个儿子,加上父子二人关系不合,面对谭嗣同的英勇就义,他肯定也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难过吧。
但是最终他也没有逃过慈禧的”法眼”。谭嗣同终究是犯了大罪的,这个父亲肯定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因为儿子他也是受到了牵连,后被罢官免职,三年后去世。
因为他儿子犯得的不可求饶的罪,如果去求情可能会诛九族,就谭嗣同被砍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且在当时革命党的势力还不强的情况下,贸然违抗慈禧太后的旨意而去求情是万万不可取的,即使求情也不能使谭嗣同幸免于难。
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保守派,对于谭嗣同的变法他同样是秉持反对的态度。再者,谭嗣同根本没有被审核,没有时间去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