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24-11-23 22:18: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扩展资料: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围,应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

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和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3)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只要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就能够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有制经济

回答2: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如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要起主导作用。从公有资产占优势方面来看,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意量的方面,还要注意质的方面,从质和量的统一来确定公有资产是否占优势,这就排除了那种只从量的方面,即只从所占比重多少来确定是否占优势的片面观点。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方面看: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但这主要就全国而言。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当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弄清上述主体的基本内含以后,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主体”包括“主导”,“主导”是主体的内容之一。如果国有经济不起主导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就不能完整地实现;如果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回答3: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但单纯量的优势并不一定具有质的优势。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一是静态数量优势 。这个数量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在国民经济中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个产业甚至每个企业都是公有制占优势。有的产业有的地方可以是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如浙江的温州,福建的石狮,广东的东莞,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了优势,但这些都是局部,从整体上看目前公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在 50%以上。因此,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产业非公有资产占优势,不影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因而也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动态数量优势。十五大没有给出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具体的数量界线,而只是要求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个优势实际上涵盖了大于50%、小于100%的一个区间范围。只要在这样一个区间范围内,都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而不能认为公有制经济百分比越大越好,只有达到80%、90%才是优势。十五大给出的有弹性的数量标准,不仅为党和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客观可能适时调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公有制主体地位,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以往人们只是简单地用公有制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没有公有制的质量概念。党的十五大不仅把公有制质量标准引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范畴,而且强调指出,公有制占主体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什么是公有制经济的质?这就是说,公有制经济有很强的规模扩张能力,有很强的技术进步的能力,有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比较高的全员要素生产率。 一句话,和其它经济形式相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对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来说,提高公有制的质量比增加公有制的数量更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公有制数量很多,但质量不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能不会是稳固的;相反公有制的数量减少一些,但质量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公有制主体地位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更加稳固。

2、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所谓控制力, 一是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
针对我国国有经济分布面广、散而小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这些重要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回答4:

高中政治哦~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
满意请采纳,O(∩_∩)O谢谢

回答5:

社会主义公有制,也称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社会劳动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所有制等形式。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和按劳分配关系。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原因是: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决定的),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
2.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公有制地位体现在: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而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