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和保险是值得购买的,两者都会为自己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即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时多了一份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相互保,需要过了等待期(90天)之后发生了约定的重疾,所有参保了相互保的人才会来帮你分摊这30万或者10万的理赔金。
但是需要注意的相互保的费用是平摊的,虽然看似就一毛钱,但这只是最低平摊价格,一旦使用相互保的人多了,其均摊费用就会上升。“相互保”条款里没有详细提到会不会因为你下一年的健康变化而影响续保,同时,它还规定一旦产品停售所有人无法续保。
但保险和相互保不同,所有条款费用都是明确的,而保险是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相互保保险可以购买,但是对于其未来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则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
因为在“相互保”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少疑问也同时出现。这种新型的互助保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该保险产品能否代替重疾险,10%管理费是否过高等,都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
对此,“相互保”的低门槛确实能为部分人解决基础保障需求,有利于大众的健康保障理念的普及和保险用户教育。而对于其未来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则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尤其“相互保”跟传统的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
所以“相互保”只能是一种基础性和补充型的产品,消费者应珍惜最佳投保资质购买合适的商业保险。“相互保”更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整个保险行业教育用户,提升大众健康保障意识,最后扩大行业发展空间。
对于还没有配置重疾险的年轻人,可以先加入‘相互保’,如果已配置了重疾险,加入‘相互保’相当于多了一份保障,”但是仅有‘相互保’远远不够,还需配置期限较长、保额较高的重疾险,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份医疗险,解决医疗费实报实销的问题。
扩展资料:
由于“相互保”的低门槛确实能为部分人解决基础保障需求,有利于普及大众的健康保障理念和进行保险用户教育,应抱有宽容态度观察其后续发展。
如果相互保后续做得很好,确实对解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贡献,那的确是可持续的。应该宽容新生事物和鼓励科技创新,至于未来发展如何,还是有一个观察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支付宝“相互保”:销售火爆走势待察
相互保虽然并不是很出众,但是比较便宜,还是可以买的,但只能作为补充,而保险呢,保障会更加丰富,还是很值得购买的。具体的原因可以看看这里:《商业保险有必要买吗?这些坑你一定要知道!》
1、管理费问题
相互保,赔的越多抽水越多,反正赔付风险不是自己担着,所有的赔付都跟自己没关系,当池子赔不起了就解散不玩了,松一点紧一点又有什么所谓
2、健告问题
这款产品是有健告的,随着参保人数增多,
非健康体人群数量也会增加。
很多人压根就不具备解读健告的能力,自己不清楚所患疾病能不能投,而且相互保也没有配置专业的客服答疑。
万一稀里糊涂带病投保了,出险申请理赔,怎么处置?
拒赔是大概率,支付宝顶多会退还所缴保费。还有就是过于宽松的健康告知不利于这款产品的长期服发展。
3、实际赔付的波动性大
虽然宣传的最低参保人数是330万人,30万保额,看着就是每人1毛钱的事,但是这样的宣传方法很容易误导客户,因为你说的是单件的赔付分摊金额,并没有考虑次数,而成本是跟人群的固有风险概率相关,实际不会因为人数增加就使得发生概率有本质性的下降。
本质上像一款短期重疾险,我一般都不太建议客户买短期重疾的。
最后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买不买
第二个是买了之后还要不要买其它保险。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个保险,我是建议大家买的。就把它当成随时可能叫停的一年期产品,如果后期发现均摊的费用多了,就自行退出。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买了它,就不需要其他商业保险了呢?
险种功能单一,只保障重大疾病,但是除了大病保险,我们常见的保障还有医疗保险、意外保险、人寿保险(甚至包括以后将要推出的失能保险),都是大家所需要的,只有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不够;
即使作为一份重大疾病保险,相互保也不能说完善。没有轻症赔付这些是小缺点,就不说了;最主要的问题,其一是30万的保额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不够,到了40岁之后更是掉到10万,40岁一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10万真的不够。而且,60岁以后就不能参加了,对于需要老年保障的客户来说,60岁以后还怎么买保险就是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这个产品的稳定性,目前是存疑的。跟目前市面上其它一年期保险一样,如果以后停售了,自己的身体又出了问题,无法买到其它保险,那就非常被动了。一份长期稳定的保障还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如果你把它看成一个短期的补充保障,那它不是骗人的,可以放心大胆买。你要把它看成一份稳定的长期保障,那它就是“骗人”的,千万别买。
资料来源:奶爸保官网
你好,问题是两个,第一个是值不值得买,第二个是买了之后还要不要买其它保险。
我首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个保险,我是建议大家买的,理由如下:
根据估算,大概每年的分摊费用就100块左右,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负担的,就把它当成随时可能叫停的一年期产品,如果后期发现均摊的费用多了,就自行退出,亏不了多少。但是万一用上了,多个10-30万的保障还是能救急的;
能帮助大家更加了解保险,对于传统保险来说,由于太过复杂,而且交的钱都是固定的,所以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买了保险之后就丢在一边。这种相互保险“出险了再向大家筹钱”的模式,涉及到自己的钱袋子,大家肯定会更在意,能让大家参与度更高,从而更了解保险的原理;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买了它,就不需要其他商业保险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个产品最多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来分析一下:
险种功能单一,这个相互保是重疾险,只保障重大疾病,但是除了大病保险,我们常见的保障还有医疗保险、意外保险、人寿保险(甚至包括以后将要推出的失能保险),都是大家所需要的,只有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不够;
即使作为一份重大疾病保险,相互保也不能说完善。没有轻症赔付这些是小缺点,就不说了;最主要的问题,其一是30万的保额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不够,到了40岁之后更是掉到10万,40岁一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10万真的不够。而且,60岁以后就不能参加了,对于需要老年保障的客户来说,60岁以后还怎么买保险就是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前面已经强调过,这个产品的稳定性,目前是存疑的。跟目前市面上其它一年期保险一样,如果以后停售了,自己的身体又出了问题,无法买到其它保险,那就非常被动了。一份长期稳定的保障还是必不可少的。
相互宝的分摊规则是:
1)每期分摊金额 =(互助金 + 管理费 - 上期结余)/ 分摊成员数
2)分摊费用188元封顶,超出部分支付宝承担。(封顶线每年调整)
所以说相互宝未来到底要分摊多少钱,没有人能确定。不过有马爸爸在,金额肯定不会太高。
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了相互宝到底是什么,接下来聊一聊它的优缺点。
一、优点
作为一种风险分摊工具,相互宝是值得加入的。
1、便宜。相互宝成员结构年轻,以80、90后为主,发病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截止2019年9月第一期,相互宝累计救助了2839人,重疾发生率仅为0.003%。最新数据显示,人均分摊3.06元,测算2019全年人均分摊金额约为30元左右,不过一杯奶茶钱,对于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买保险的人来说,非常友好。
2、门槛低,可随时退出。符合健康告知要求,芝麻信用达到一定的分数可免费加入。如果后期觉得不合适或者有更好的风险保障工具,随时都能退出,没有心理负担或决策成本。
3、确诊即赔,不与商业保险冲突。相互宝是基于“帮助他人,守护自己”的互助精神,成员初次确诊保障范围内的疾病,可一次性申请领取保障金,有点像重疾险。它与社保和商业保险性质不冲突,可叠加使用。
相互宝每月几块钱,成本非常低,假如真的患病,轻度重症可获得5万互助金,重症可获得10-30万互助金。相当于用很小的成本撬动一笔大资金,对于等着看病的人来说,这笔钱简直是雪中送炭。
二、缺点
相互宝不是保险,也不能取代保险,如果想以此来作为保障,会有一些局限性。
1、不稳定。相互宝有点像民间组织,最终解释权在支付宝手中,可能会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地修改条款。另外,相互宝没有巨额储备金,单靠分摊,随时可能倒闭。
2、不保证续保。相互宝是一年期产品,到期后可自动续保,但自动续保≠保证续保,万一产品停售,或是其他原因,保障就没了。
3、保障不足,超过60岁没有保障。40周岁以下互助金最高额度是30万,40-60周岁最高额度是10万,60周岁以上则没有保障。
这就有点耍流氓了,年龄越大,身体越走下坡路,患病概率越高。如果20多岁就加入,帮别人付了几十年的理赔钱,等到自己生病时,要么额度降低,要么没有保障...另外,这点钱对于重疾来说杯水车薪。
4、赔付慢。相互宝的资金到账没那么及时,有些人在被医院确诊后,要等三四个月才能拿到理赔互助金,对于一个急需用钱治病的人来说,有点漫长。
相比之下,这些问题商业保险统统不存在。因为买保险等于和保险公司签订契约,合同定死了保障时间、保障范围、年缴保费,谁也不能随意更改,这种安全感,相互宝根本给不到。保险还有规定,理赔最长不能超过30天,实际操作会更快。
另外,根据保险法,保险公司成立的时候要向监管部门缴纳保证金,一旦公司经营不善,随时可拿出来履行保险理赔责任。再退一步讲,即便是保险公司倒闭了,银保监会也会指定其他保险公司兼并,保障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