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解一个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角色互换,换位思考。父母也很不容易,你的父亲之所以长年在外,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让你母亲和你生活得更好。
你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你还小,思想不够成熟。建议你和父母来一次促膝长谈。你说你的父母自私,这种话最伤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一个是容易的,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你父亲的长期出差,你到哪里吃饭,上学?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小学三年级就出去寄宿,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寄宿,你的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建议还是多多沟通吧,善于沟通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很好的。
还有想不开的可以联系我
你的父母很大可能有同感。他们或许在想,你怎么就不明白父母的心呢?在我看来,你们双方都没有真正的理解对方,也没有接受对方的看法。
事实上,我认为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可以不影响各自的生活,只要双方不干涉对方的事,尊重对方的看法,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仅给出自己的建议,不争论对错,谁的事就由谁自己决定。面对亲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差异,求同存异(重点在“存异”)是合适的态度,尊重对方,也不迷失自己。
如果我们有能力按照自由选择式选择父母,我们自然倾向于一对“开明且理解我”的父母。但是正因为受制于血缘关系属于外界强加式的人际关系的弊端,我们没有也不可能选择我的父母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那是什么使“我的父母不理解我”成为一个让人难受甚至不能轻易释怀的话题,在于我们对“父母的理解”有期待。理解,如假设前提中所言,建立在了解他人经历的基础上,而父母作为陪伴我们成长的最亲密关系者,有着我们从出生起和他们在一起的所有记忆。换句话说,他们了解我们的经历,有了理解的基础。
但是“理解”和“了解”相差甚远。简单来说,“了解”一个事故只需要知道它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但是“理解”需要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追问。同理,理解他人需要了解,但远比了解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
正是我们对父母抱有理解的期待,才使得我们在没有得到这样的理解时,表现出种种愤怒和痛苦。而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两种人际关系模式的差异,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解释来放弃这种期待:我们的父母,由于不出于我们的自由、主动选择,极有可能是不具有理解他人的能力的人,或者他们的“理解他人能力”,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的父母不理解我”了。
室友、同学、同事等等同理。
但是,最后,我要奉上一碗我不喜欢煲但必须要煲的鸡汤。即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依靠什么和父母始终维持着这样的时而剑拔弩张,时而甜蜜如春的关系的?
没错,是爱。
爱是可以不依靠理解而存在的神奇事物。所以即使父母不理解孩子到底是如何成为一个同性恋的,但是因为爱,他们选择妥协和退让;即使孩子不理解父母到底是为什么一定要催婚逼婚,但是因为爱,孩子选择理解和让步。
理解是一种关系的维系方式,爱是另一种。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父母不理解你,甚至不试图理解你,没关系,那就不要理解,爱就好了。
你觉得你父母怎么自私了?父母和你不好沟通体现在哪些方面?
反过来想想,那你和你父母是如何沟通的?是不是觉得他们说的话都没道理,自己想得才是正确的?你提的什么要求被他们拒绝了?
再想想,他们付出辛苦,给予了你生命,并努力赚钱养家,也养你,你从小到目前为止,吃穿住行,哪一样是没有他们的影子在?你上学的费用难道是你出的?无论他们是否关心你,关注你,他们对你的付出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你应该承认吧?那么,你又回馈了他们什么?你是否觉得,他们对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他们凭什么为你付出?
或许你因为自己一点点小小的要求他们没有同意,所以才觉得他们不理解你!但奇怪了,你能说说,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满足你的要求呢?就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就应该对你无条件的满足吗?很想问问你,你能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吗?你整天无忧无虑的呆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打闹闹、夸夸其谈,顶多因为学习成绩的不佳受点小挫外,有没有想过父母工作时所面临的辛苦、困难?
现在可以这么说,你的优秀就是父母为了生活拼命赚钱的动力,你唯一能够回馈给父母最好的报答就是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若你的成绩能在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你再来看看,你的父母是否能够理解你?好好加油吧,小伙子!或许父母陪伴你的时间少,但这并非是他们所愿;或许你父母对你的关注、关心少了,但你就需要自己学会关心自己。不要对父母的要求过高,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最好的都给你!这点,你无需怀疑!
其实你的父母并不是知识,而是工作,还有日常生活中太忙,所以可能导致忽略了你的感受,因为父母一方面需要谋生,一方面又要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所以可能你难以理解你的父母,你可以试着站在他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并且适当妥协,退让一下就会改变很多
父亲很辛苦在外工作,挣钱养育你,母亲也在照顾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不满,想想很多没有父母的和留守儿童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