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随着而来的也是愈来愈多的开销,虽然现在比过去确实赚的钱多了,但必不可少的花销也是随之增多,而且在农村的红白喜事的操办上,更是一大笔的花销,这句一丧紧三年,一婚穷十年,在很多地区确实是这样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事态,尤其是现在男多女少的实际情况,对于农村现在孩子结婚真的是成为最让人头痛的一件事。
一丧紧三年,这里说的是对于丧事的大操大办,这种风气由来已久,不论生前孝不孝顺,反正走后都是要风风光光的走最后的一程,歌舞团、酒席、各种各样的讲究。在丧礼办理上其实花费还是相当不少的,尤其是很大程度上的攀比心,抱着决计不能让人看笑话的理念,而且是一定要比别人办的好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不由自主的推动了丧事的花销越来越大,厚养薄葬这种观念虽然大家都懂,但很多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要做到“随大流”,人家哪有办,我必须跟着来,大家都按照这样做,也就成为一种常态了,一丧紧三年,是一种非常实际的情况。
一婚穷十年,有的地区还真的不止穷十年,作为彩礼的高发区,棒奔霸这儿的邯郸地区,是彩礼重灾区,十几万二十几万,都是相当流行和平常的数目。而且还有万紫千红、一动不动额外的要求,就算彩礼和要房子要车的条件这么高,依然是有女不愁嫁,男儿愁白了头,按照普通的农村家庭,房子、车子、彩礼,以及婚礼必需品和花销,没有7-8十万免谈,一个普通的家庭至少需要十年的奋斗,而且还是相当的不易,才能将媳妇娶进家,这个一婚穷十年,一点都不夸张,而且在有的地区穷上十年,貌似还不够。
对于丧礼的大操大办,在很多情况下,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都会有所规定,这个也是可以得到相应的遏制,但至于结婚这种情况,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出干扰,这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对于男婚女嫁有时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至于彩礼多少,别人还真的不好去干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还是争着去挨打,这也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有女不愁嫁。
农村常说一婚穷十年一丧紧三年这句话是受到固有的经济条件的影响。家庭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所以说就只能通过更长的时间来缓解这种经济负担,现在已经好了很多了,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也在逐年的上涨。
一婚穷10年,是指自己家的儿子结婚,家庭可能要有10年乃至20年的经济,都出现非常紧的情况。因为孩子结婚要买房,要买车,要有彩礼等各种各样的经济支出,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因为就算是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可能也要100万乃至200万,在普通的县城几十万可能够了,但是农村的人们前几年的时候是并没有太高的收入的,一年的收入也只不过是一两万块罢了,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
一丧紧三年是指家里的老人去世。耗费的一些费用。因为农村有请喇叭的习惯,然后也有请乐队的习惯,觉得老人这一辈子就这么结束了,毕竟养育了这么多子女,一生也挺辛苦的,然后就请了一些乐队,请了一些唢呐,开心的送老人走,毕竟大多数老人到了七八十岁以上的时候去世也算是喜丧了,因为农村是比较讲究这种丧葬的风俗的,所以说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儿子的话,经济负担也是不小的。
现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在逐渐的发展,旅游业副业都在逐渐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已经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经济困难了。但是农村地区的产业政策变革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因为并不是所有农村都有能力去发展新的产业方向,产业方向不更新就只能是继续原有的工作仍然改变不了生活常态。
以前家中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办丧事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那个时候人们随的礼钱少,但是主家的花销却特别大,而且那个时候都采取烧七,每隔7天烧一次,每一次都弄得特别热闹,还要请亲人做酒席,每次烧七都要花不少钱,而且每年的清明、祭日、十一等等节日都要烧,一直烧到三年为止,再往后烧的时候就比较少了,那个时候农民本身就条件不好,真的是经不起这么折腾,所以说老人去世的三年之中,总是感觉非常的紧吧,最终才有人总结出了“一丧三年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丧事的程序简化了很多,烧七的程序基本上没有了,而且现在随礼的礼钱也都比较多了,有些家庭办个丧事儿,甚至要赚钱,所以这种“一丧三年紧”的说法也就慢慢消失了。
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一个人去世了,办了丧事的话,家里的经济就会比较紧张一些,如果一旦结了婚的话,那就会更穷了
总而言之,这句“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是针对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对其家庭今后的生活以及经济状态的客观描述,具有非常现实的客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