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像“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口急剧流动,我国已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且逐渐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渴望寻求关注,留守儿童的监护缺失问题已经带来严重后果,关于留守儿童放火、自杀、性侵、失踪、意外死亡等问题屡见报端,令人触目惊心。
留守儿童问题多,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他们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不健全,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不足,很难履行监护责任。其家长因为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思想认识的影响,对孩子教育更多的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散养式教育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呈倒退状态。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情感的交流与联系,从而导致了儿童的亲情缺失、在情感和心理关怀方面严重缺失,他们不愿意接触外界,对于情感反应冷漠,养成了孤僻的行为,在性格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留守熊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只有整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政府的救助与保障组合发力才能见得着痕迹与成果,才能让留守儿童孩子们真正有去处、有事干,促使他们健康自然的成长。
首先,政府方面要统筹兼顾,加大力度投资建设留守学校,将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青少年文化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建一批配套的活动场所、文化场所,让孩子们有合适的地方去学习,有健康的场所去玩耍,满足当前农民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广纳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公益团体、慈善机构及民间资本为关爱留守儿童的软硬件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加快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借助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不断开展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
最后,学校建立咨询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承担起教育责任,建成以网络、广播、电视为平台的空中课堂,与留守家庭做好沟通交流,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共同营造“父母子女常沟通、社会各界多出力”的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来源:凤凰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