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韵事是假造的谎言吗

2025-01-29 02:29: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自《三国演义》成书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三结义”的故事流传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这个故事成了金兰结义兄弟的蓝本,也总有人在一次次效仿着这个形式焚香结义。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桃园三结义”这回事呢?
历史上的刘、关、张三人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史书说他们“恩若兄弟”并没有说他们已结拜为兄弟;“侍立终日”,说的是位置尊卑的关系。《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这里说的是关羽和张飞共同作为刘备的部下,张飞小于关羽,因而把关羽当兄长来对待。
在元代刊行的《三国志平话》,其中有“桃园结义”一节。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大同小异。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演义》写桃园结义,可能根据民间传说,又吸收农民起义的故事,还可能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据鲁迅考证,《演义》作者罗贯中,约生活在1330-1400年间。他生逢乱世,阅历丰富。
从《三国演义》全书的艺术构思来说,是尊蜀汉为正统。写桃园三结义,着重突出刘关张之间的“义气”,既引出全书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表现忠义的主题,这可能是作者在《演义》开篇就写桃园结义的一个因素。
史书上并没有“三结义”的任何记载,他们三个人并不是结拜的把兄弟。《演义》中大哥、二弟、三弟的亲昵称呼都是不符合史实的;更有甚者,把赵云排行老四,更是不着边际离谱得很。
“桃园三结义”子虚乌有,历史上这样的事多了去了,不要轻易相信,那只是一个又一的传说。

回答2:

你好!

  1.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3. 人物介绍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他本是东汉皇帝的远亲。自从桃园结义后,请出诸葛亮,才和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关羽,字云长。公元200年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俘虏,极受优礼,并被封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得知刘备下落时,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返回,成为封建社会忠孝仁义的楷模。他虽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却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时被杀。

    张飞,字翼德,是鲁莽英雄的代名词。不过,他在长坂坡上的壮举,至今仍是美谈。遗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临行前被部将刺杀,留下一世英名。

  4. 灯谜:

    桃园结义(打一字)——谜底:众。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