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岁次丁酉年仲春"是什么意思? 哪位大师帮助一下啊!

2025-03-30 08:43: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原句】清康熙岁次丁酉年仲春
【译文】清代康熙年间丁酉年(1717年)阴历(农历)二月。
【注释】
1、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2-1723)。
2、岁次: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我国古代最普遍流行的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纪年。
3、丁酉:天干地支纪年,康熙年间(1662-1723)的丁酉年即公元纪年的1717年。
4、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农历)的二月。一年十二个月分四季,一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即春季的孟春(阴历一月)、仲春(阴历二月)、季春(有时也称为暮春,阴历三月);孟夏(阴历四月)、仲夏(阴历五月)、季夏(阴历六月);孟秋(阴历七月)、仲秋(阴历八月)、季秋(阴历九月);孟冬(阴历十月)、仲冬(阴历十一月)、季冬(阴历十二月)。

回答2:

应该是指1717年的农历二月

写“岁次”,是中国传统的表示年份的用语
1894年,书面纪年文字,就应写“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
仲春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回答3:

清朝康熙皇帝年间的丁酉年二月,是公元1717年的农历二月。

回答4:

我们国家过去历法采用天干地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个一个字组合成一年,一周为60年,俗称一甲子(甲子年是第一年),清康熙在位61年刚好一甲子,也就是康熙年间的丁酉年,可以查万年历换算为公元纪年。春天一般指立春(2月4日)到立夏(5月5日),分早春、仲春、暮春,仲春就是3月4日-4月4日之间的时间。

回答5:

“康熙岁次丁酉”指的是 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717年 ,农历丁酉年、鸡年)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