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弯针在右端的位置。缝针从最下位置开始上升,而后开始形成针线环,为了要将针线环绊住,下
弯针开始由左端往右端移动。带着缝线上升,缝线要于弯针孔,弯针槽进行摩擦而形成一定的摩擦力,所
以需要弯针孔,
弯针槽一定要光滑不能有毛刺,
在分析下弯针断线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到下弯针的光洁度。
2
、缝针继续上升,绊住针线环的下弯针向右继续移动,上弯针开始上升,此时,我们看到,下弯针线
与针线在进行摩擦,形成了一定的摩擦力。
3
、下弯针向右继续移动,上弯针与下弯针相交叉并绊住下弯针线继续上升,针渐渐达到最上的位置,
这个过程中,下弯针线与针线继续摩擦,而且不断的增大摩擦力,而且这个时候下弯针运动到行程的最高
点,应该注意到针板与下弯针的距离,这在现场维修中是很重要的,往往因为下弯针距离针板的位置太近
而使下弯针缝线断线。
4
、上弯针在左端的位置。针已经开始下降,上弯针线穿进三角形的里面,下弯针开始往左移动,下弯
针下移时,继续带着缝线与针线进行摩擦,而且同时要收紧与上弯针缝线所形成的线迹,这样,下弯针缝
线的拉力又进一步增大。
5
、缝针继续下降的同时,上弯针也开始下降,而下弯针往左移,从
2
所绊住的线环拔出,下弯针线与
上弯针线继续摩擦而收紧。
6
、缝针达到最下位置,同时下弯针也达到左端位置,上弯针再次的继续下降,如此反复的运动而形成
包缝线迹。
从包缝机的线迹的形成过程中,下弯针无时不与缝针线、上弯针线等进行着摩擦,如果缝针的缝线、
上弯针缝线与下弯针缝线不是一样的缝线,那样,由于各种缝线的质地、拉力强度的不同,更能造成断线
的发生。
缝制过程中,缝线承受不正常的拉力或被成缝机件割断、磨断、折断而发生不正常的断线,由于造成
断线的原因不同,缝线断裂处的形状也各不相同
切割状断线:缝线断面呈切割状无发毛现象,尤似刀口割断。例如缝料厚而用针细或缝线所经过的路
线上机件损伤发生利口或机件配合过紧而造成缝线被剪切割断,认清缝线线头的形状,及时判断出机件的
损伤程度和机件的配合程度,这在现场维修中是极为有利的。
马尾状断线:断面呈马尾状,这是因摩擦而断,它往往是切割状断线的先兆,例如,零件发毛、针与
线配合不当等使缝线受到摩擦损伤而断裂。
曲状断线:在起缝制中途突然发生母种阻力而崩裂缝线,断裂后缝线呈卷曲状,断面有毛须,但不太
长,是由于缝线受到阻力而拉断。如穿线路有错,拉线器运动配合有误、缝线张力调节器压力大等等。
扎断状断线:断面处呈扁平状,略有短须,缝线似被机件扎断。如机器发生倒转、机件松动或靠的过
紧,缝线不能顺利通过而被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