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欺骗,我想任何人都不希望被人欺骗,但是我们自己又避免不了对别人说上几句谎话。我们在痛斥说谎者的同时,自己却不能停止说谎。这是为何?
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正因为常见所以也少有人花时间去思考原因,认为理所应当。于是我们严格要求对方却放纵了自己,往往结果是自己跳脚气愤,对方也郁闷得不得了。
那么,非说谎不可吗?
首先,世上没有从未撒过谎的人。如果真的有人跟你一再保证自己绝对诚实,从未说过谎话,唯一能信的就是他正在“说谎”。
其次,生活中也需要“谎言”。因为生活中很多谎言并无恶意,而是出于礼貌应对。例如“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喝茶”、“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等,可见撒谎并不完全等同于恶劣的行为。
冰冷的真话,让人六月寒心;暖洋洋的假话,让人三冬温暖。但撒谎的前提是利他而不利己。
尼采说过: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说谎。
马克吐温也有一句名言:没人能够忍受与惯于坦率直言的人生活在一起,不过谢天谢地,我们谁都不必非得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谎也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连接一个人的信仰、感知、预期、幻想等内部世界和现实的外部世界的桥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见说谎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有数据统计,普通人在10分钟的对话中平均撒3个谎,这样看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谎言之中。
为什么要撒谎?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动机,撒谎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谎言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故意的,说严重些就是预谋好了故意骗人的,另一种就是无意识脱口而出的。至于说谎的动机,无外乎三点,一是为讨别人欢心;二为夸耀自己;第三就是自我保护。
小孩子的谎言多是为了讨大人喜欢,或者免受责罚。例如一群孩子玩耍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被问到是谁干的,结果谁也不承认有自己的份。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挨打,此时大人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孩子因为这次撒谎从而免受责罚,那么就会强化他下一次说谎的行为,从说谎中获益就会强化这一行为。
至于成年人说谎的动机就更加复杂了。有好面子的,有处心积虑踩着别人自己想升职的,还有骗人钱财的等等。
心理学上有一种被称为“说谎癖”的心理疾病。无缘无故地去欺骗别人,说谎的时间过长或次数过频,以至于对那些被谎言蛊惑的人甚至是自身造成某种危害时,这样的说谎就是一种病态了。说谎成瘾的人,即使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有意或习惯或自然地说谎,有时候是为了中伤别人,当看到有人相信谎言时便沾沾自喜,说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说谎者则仅仅是用撒谎来获得变态心理的满足,造成吹牛骗人的实际后果,虽然屡屡被揭穿仍然乐此不疲。
除了有说谎癖的人以外,大部分人还是会在说谎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说谎,认为说谎可以隐瞒,这样才能免受伤害或者避免麻烦,才会乐此不疲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
有可能是因为某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然而他对这个要求也非常渴望,才会撒谎的。所以建议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有助于改正孩子撒谎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