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古诗词!!

2024-11-27 04:22:3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圣人不利己[2],忧济在元元[3]。黄屋非尧意[4],瑶台安可论[5]。吾闻西方化[6],清净道弥敦[7]。奈何穷金玉[8],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10],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8],矜智道逾昏。
【注释】
[1]陈子昂共写有《感遇》诗三十八首,本篇是其第十九。本篇批评武则天劳民伤财大规模兴建佛像寺庙,既不符合圣贤之君尚俭爱民的美德,也有违佛家清静为本的宗旨。
[2]圣人:指贤君。
[3]忧:忧患。济:接济。元元:百姓。
[4]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5]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安可论:更不必说。
[6]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7]弥:更。敦:敦厚,淳厚。
[8]穷:穷尽,耗尽。
[9]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10]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适:只。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回答2:

此诗是陈子昂《感遇诗》的第十九首。

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指使薛怀义和僧法明等伪撰《大云经》,说她是弥勒佛降生,应取代唐王朝统治天下,诏令“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又造夹 大像,其小指犹客数十人”(《资治通鉴》卷204)。于是“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陈子昂对此深为不满,乃写诗提出讽劝。

全诗以抨击大造大云寺的错误为中心,从几个角度进行批判。开篇四句先提出治国的原则,应该是“忧济在元元”,并以帝尧为证,作为全诗批判的依据和准绳。然后从佛教教义、经济、政治等角度进行批判,并以“矜智道逾昏”结束全诗,回应开篇,突出本诗的主题。

诗中善于运用对比进行说理和批判。三、四句的一俭一奢,五、六句和七、八句清净与不清净,十一句和十二句的“尚未可”与“安能存”的对比,都有力地说明了大建佛寺是违背以民为本、以俭为本的治国之道。而最后两句中“夸愚”和“矜智”的行为与“适增累”、“道逾昏”的后果对比,更增强了全诗批判的力度。

大意:圣人不考虑自己,而是担忧百姓。修黄屋不是帝尧本意,更不用说瑶台那么奢侈。我听说佛教宣扬清静。为什么穷尽金玉来装饰亦显示庄严。为了修建寺庙要浪费很多东西材料。神鬼的力量都不行,何况是人力。向愚人炫耀只是增加负担,夸耀智慧反而显得更加昏乱。

回答3:

有道的人是不专谋己利的,而是考虑百姓所需。宫室不是尧的向往,何况极尽奢华。我听道西方地区教化清宁淳朴,太平安定。奈何费尽资财以雕刻粉饰为尊贵,布局变化繁复,装饰绘色华美,这些连造物之力都无法达到,人力更不能想象了。追逐浮华是愚蠢的,恰会增添负累,而崇尚智能使得道愈发无法显明。

回答4:

有道的人是不专谋己利的,而是考虑百姓所需。宫室不是尧的向往,何况极尽奢华。我听道西方地区教化清宁淳朴,太平安定。奈何费尽资财以雕刻粉饰为尊贵,布局变化繁复,装饰绘色华美,这些连造物之力都无法达到,人力更不能想象了。追逐浮华是愚蠢的,恰会增添负累,而崇尚智能使得道愈发无法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