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的《第二性》被认为是掀起了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她从女性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心理分析学家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揭示出女性并不是生而成为弱者,而是受教育使然。她认为弗洛伊德的分析是把男性的标准强加在女性身上,用男性去定义女性。(例如,女性爬树被认为是模仿男性行为或是做出男性化举动,暗含了男性化举动比女性举动优越的评判标准,但其实女性也可以纯粹是处于喜欢而爬树,爬树这一举止并没有必要非得是男性或是女性专属。)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学家太过强调生产力变化在男女地位上造成的影响,而忽略了文化因素。女性的地位比男性低,并不是单纯的生理上的弱势或是生产力上的不同所导致的,这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而女性的生理功能——生育,本身对她们的行动范围造成了限制,从而成为她在与男性抗衡时的不利因素。但这不应当成为剥夺女性其它权利的借口。
从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女性”与“男性”并没有所谓“注定的本质”,相信了世俗对女性本质的定义,会使女性自甘低下。但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我们的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为了别人认为我们该有的样子而做出选择。
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不仅力图打破女性思想上的藩篱,还指出女性争取自由所面临的困难——传统理念的压力与经济上的压力。自由而不依附于男人的女性,在父权社会里会遭到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且自由意味着脱离男人的保护,独立承担经济上的压力,这份艰辛会使很多女性失去勇气而耽于安逸,而一旦接受了男人的庇护,也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话语权,而不得不接受男人在其它方面对自己所造成的压迫。女性想要真正获得尊重,创造自己的价值,就必须扬起女性主义的旗帜,为自己而战。
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还是有所不同的。女权主义感觉有点像是要把父权社会往母权社会方向改造。但两种社会都是不健康的。同为颠覆,但波伏娃好像没有说女人要站到男人头上。她是通过全面的分析,给了女性争取真正的自由与真正的尊重(而不是口头上像是赞颂女性的母性功能,却否认她作为性伴侣和母亲以外的选择权,在神话中歌颂女性神灵,却不在实际事务中给予女性话语权)以理论上的武器。
呵呵,最近我才刚做过关于这本书的presentation,做完回来就看到有人问关于这本书的问题. 真要分析起来要写得老长,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点总结。它对后世女权主义的影响什么的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啦。在这里只能稍微讲讲这本书的意义,不知算不算跑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理论基础,她促进了也限制了女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