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呢国内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一切法皆佛法,众生皆有佛性,见性成佛。法,就是方法,佛法不是定法,所以说“佛法是非佛法,是名法佛”。也就是说佛菩萨慈悲,为了方便众生领悟佛法,借用文字(通过《佛经》)这种众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而已。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请佛说“法”,佛祖通过拈花这种方式来开始众生“实相无相”妙义。佛为了避免众生执着在“法”本身(也就是,提到佛法,就想到经书想到文字),就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否则,同样的教义用不同的表达诉说,世间就有许多版本的佛经,如果每个经表述上略有差异,就可能在不同版本间产生“分别”与“执着”。所以佛又说,我们看佛经要看内中含义,而不是一字一句本身。迦叶领悟深意,“说”法是表达,“演”法(拈花)也是表达,清净自性众生本有,金色菠萝花也不例外。佛、花、法、迦叶、大梵天王及一切众生都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如果答案有不当之处,是我在表达上不够准确(毕竟文字这种载体,说的和听的可能有误解),无法恰当演说。谢谢!
我是个俗人,我认为拈花一笑没有代表什么意思,就是简单的一笑,但是当时在场的却硬是要弄清楚什么意思,最过分的是那个金蝉子,问佛祖为什么笑,你在笑啥之类的,当时佛祖得有多尴尬😂😂,然后就很惨,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让领导难堪,否则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