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内家拳不是不练力量,关键是练哪里的力量,能不能刺激到位。
二、内家拳练力量。例如内家拳练深蹲,但是其动作标准要求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深蹲。俯卧撑倒是不练,但有类似的东西,内家拳很重视练“铁牛耕地”,网上有动作要求,练俯卧撑的可以试试看能否做得了这个动作。此外,还可以举两个例子,心意拳里的“狸猫上树”、“燕子抄水”也是两个“力量”训练。
练拳得有力量训练,比如太极大杆。俯卧撑是可以做的,用拳面做还可以增强腕部力量。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下自己做得了不。与其说是力量,不如说是强度。
不太同意一些朋友的说法,我觉得任何武术都是因人而异,因为人的身体条件差异不同,而有不同的练习方法。因此入门先站三年桩,先绕三年树,或先跑步十公里,先做一百个俯卧撑都有可能。西方文化注意雕琢外在,东方文化注意重视内在。任何动作都要依靠肌肉的伸缩,因此肌肉当然重要,但相比而言发力方式更重要比肌肉力量在入门阶段更为重要。内家拳的神奇之处在于用最少的力最,最合适的发力次序和速度完成攻击,如何达成这个目的就是内家拳的训练流程。这个流程涉及到对全身每个部位的发力次序进行重塑,充分利用身体最自然的发力,比如从脚到膝的内旋力通过骨盆脊柱节节贯穿传递到肩肘手变为了外旋(不同侧也有不同),几乎需要全身的骨骼肌肉配合完成,用现代的话说这是定向的旋转闭链训练,而这与普通俯卧撑的发力方式几乎是完全不同的。
每一种运动的核心都是该运动的技术动作,当技术动作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为了弥补技术动作所要求的力量才会介入力量训练。认识好多打了几十年乒乓球从来不进行任何力量训练的,一样非常厉害。具体到格斗类的项目也是一样,业余拳击爱好者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这个做到了,力量远大于只做基础力量训练,而发力动作的掌握需要反复的不停锤炼,对于业余练习的人来说,选择更为重要的练习这是很恰当地,但专业的运动员,其专项力量训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远不是俯卧撑等等,更不是肌肉锻炼。
传统武术当然也是如此,那么复杂的发力动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掌握了之后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才条件对抗中运用,又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在真实的实战中运用,算算每天的练习时间有多少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再发力动作没有掌握之前,局部的力量练习,比如俯卧撑,很容易形成局部的肌肉强度,这样会影响整体性发力的感觉,这个感觉错了,会导致发力练习的重点出现问题,所以一般不主张练力量。不说传统拳手脚齐到,落步成拳的复杂发力方式,就说拳击中的前手拳,看起来简简单单,可是要具备:完全放松,快速的打出。接触目标后拳峰正,有很强的穿透力。后手的防护动作。打完后的连续反应。
最最重要的是:出拳之前不能有任何预发的动作,这个做不到,对上训练有素的人来说,一定是被迎击的命运。这些,哪个都比力量重要!哪个也不需要强化基础力量才能做到,力量是在做到这个之后为了更高质量的打拳才需要的。
武术来源于战场,拳术脱胎于兵器,武术是杀人术,只有基本技术和左右单式(杀式)及功力耐力实战训练,套路只是武术训练身手协调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已,可有可无,兵器基本技术发力模式运行路线和拳法基本技术发力模式运行路线是一摸一样,不信可以试试,就好比一个人今天一套衣服明天又是一套不一样的衣服,脱了还是那个人,古代武术功力耐力训练是军队训练之法,抖大枪(三到四米的重量不等的大枪用身法配合手法按基本技术发力抖动,时间不限,太极打人如挂画就是此训练方法),揉石球(石球大小重量量力而行,身法配合基本技术,怎么操作这里就不说了,看看八十年代拍的电影“武当”),各种基本技术踢打挡板,举石锁,打沙袋,卧虎桩等,这些训练方法比当今训练方法还先进,可惜当今一些大师把武术核心抛弃,认为套路才是武术核心,所以才会让学一年或两年的格斗暴打,丢人啊!
数学世界通用,武术也是一样的,就如汉字一样,就是那几个笔画(横竖撇啦点勾)组成,日文英文等世界文字也逃不过这几个笔画组合,只不过因人而异,武术也就是几个基本技术组成,中国武术系统很全面,基本技术非常丰富!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看看猫和老虎就明白!
还在内家拳的胡坎,真佩服这些大师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