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成为初唐诗歌转向盛唐诗歌的标志,是因为这首诗在艺术上表现了初唐诗人向盛唐诗人的转变,反映了盛唐诗歌的特征。
首先,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体现了盛唐诗歌的豪迈、豁达的特点。诗中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等自然景观,展现了盛唐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中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关注,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这首诗在诗歌形式上也表现了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转变。初唐时期,诗歌形式上多采用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等,而在盛唐时期,出现了像《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长篇歌行体诗歌。这种歌行体诗歌形式自由,不受拘束,更适合表现盛唐诗人豪迈、豁达的个性,也更能体现盛唐诗歌的宏大、壮丽的风格。
因此,《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长篇歌行体诗歌,以其宏大的气魄、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张若虚的诗,仅有两首流传下来了,但是,因为其中一首是被后人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就足以使他成为唐诗大家而名垂千古,张若虚也因为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写的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