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驴得水?

2024-12-03 16:02: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影片评价:情境设置先声夺人,高山滚鼓愈演愈神,演员爆发很准确,电影真的好看。

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驴得水》经过五年剧本打磨、上百场表演磨砺,品质扎实,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点、无可挑剔的表演,令观众交口称赞。

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看到国产喜剧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剧电影并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思考,看得笑声之后,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回答2:

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看到国产喜剧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剧电影并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思考,看得笑声之后,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



《驴得水》是有它的讽刺意义,黑色幽默,所谓知识分子那副道貌岸然的尊容下丑陋贪婪的嘴脸,上层阶级表里不一、以权谋私的强权主义,底层人物的愚昧无知、贪小便宜、不一而足,《驴得水》无疑是在借古讽今。



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驴得水》经过五年剧本打磨、上百场表演磨砺,品质扎实,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点、无可挑剔的表演,令观众交口称赞。



扩展资料

《驴得水》主要剧情: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回答3:

1、情境设置先声夺人,高山滚鼓愈演愈神,演员爆发很准确,电影真的好看(史航、沈腾评)。

2、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驴得水》经过五年剧本打磨、上百场表演磨砺,品质扎实,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点、无可挑剔的表演,令观众交口称赞(网易娱乐评)。

3、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看到国产喜剧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剧电影并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思考,看得笑声之后,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广州日报》评)。



扩展资料

《驴得水》幕后制作:2011年,一部名叫《驴得水》的微电影出现在网络上,短片借鉴了部分剧本的内容,但并没有拍出精髓,这让周申意识到必须马上把真正的《驴得水》立起来。然而相比较拍电影,排一个话剧显然要快得多。2012年,戏剧导演专业出身的周申和刘露,又着手将《驴得水》改编成话剧剧本。

2012年话剧《驴得水》火了,周申和刘露从2013年又开始筹备电影版。走了一年的弯路,2014年在参加开心麻花一个演员的婚礼时,碰到开心麻花张总,发现他们也做电影,于是开始了拍摄电影《驴得水》的合作。

回答4:

《驴得水》可以称得上是开心麻花出品的最出色的一部电影,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的悲剧,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这部根据话剧改编,用明亮的色调、欢快的配乐、荒诞的剧情,奉上讽刺意味十足的电影。

经受不起考验的人

影片的开始,大家都是怀揣梦想的教师,虽然每个人身上都有“小毛病”,但是大家在一起的日子算是风平浪静,然而因为教育部的视察这一意外情况的出现,导致所有人或主动或被动的发生了改变。

最经不起考验的其实就是人心,最令人心寒的也是人性的冷漠、贪婪。

那个每天号召大家教书育人的校长、那个追求张一曼的裴魁山、那个对一曼念念不忘的工匠,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变得面目狰狞。或是以共勉堂皇的集体利益为由、或是直接借机泄恨,只要发生一个小事件,他们就可以马上变成另一幅面孔,把自己最本质、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出来。

影片的讽刺直接而深刻,让人猝不及防,但是这样的剧情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关联,虽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转变,但还是要默认接受这种复杂的人性。

张一曼就是一面镜子

腐败的教育、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见利忘义的小人......这些都通过张一曼这个角色展现出来,张一曼就是影片中照见一切向着荒诞怪异变化的镜子,一面能看见人性的丑恶的明镜。

影片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功利主义者,只有张一曼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一个注定有会被吸血吃肉的结局的可怜人。

那些我们本以为是纯粹的,其实是猥琐的,以为是伟岸的,其实是虚伪的,以为是正义的,其实只是趋利避害的,只有张一曼在做她最真实的自己。影片中另一个正面的人物,铁男,最后迫于形势,也只有低头屈服的份儿。张一曼呢?已经没有了屈服的机会,她要被羞辱、践踏尊严。

电影通过张一曼这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所谓高知识分子的真实面目。通过张一曼这个人物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在某种情况下,“好人”和“坏人”戏剧性的结局。

在谎言中生存还是毁灭

一出由谎言引发的闹剧,最终也因为谎言被揭穿而结束。

当一切结束后,有的人还能如往常一般快乐的生活,而张一曼却只能走向死亡。这也是全片最具有讽刺意味的片段:当谎言揭穿后,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所有经历的误会、打斗、分歧、背叛等等都可以被这些高知识分子悉数化解,放下过去,大家和好如初,只有张一曼开枪结束了自己。

她是整场闹剧中最大的牺牲者,在别人只是经历了轻微的惊吓时,只有她承受了最难以弥补的创伤。所有人都可以将那场闹剧当做一个谎言的结束,不再去理会,只有张一曼真实地经历了谎言中一切遭遇,难以放下。

生存还是毁灭,良知和人性、抛弃还是坚守,不同的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尽管电影带有很明显的话剧风格,但是电影的故事性和演员的表现力,让整部作品耐人寻味。

回答5:

一部经由话剧走红、改编成电影高口碑高票房的经典。当年在长沙“中山亭”附近的“红色剧院”看此话剧,剧情很精彩,段子一个接一个,演员就是近年来在朋友圈刷屏的任素汐等等。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品行不端”却怀揣梦想的大学教师,为一所小学校能够继续经营下去,靠着一位叫“驴得水”假老师名额,弄虚作假,造谣生事,由此展开的一系列荒诞离奇的故事。

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却打破了观众一贯的审美主张,通过“丑恶”的内核、藉由喜剧外壳来“借古讽今”,驳斥各种似曾相识的社会“荒诞现象”,比如表里不一、比如以权谋私、比如虚报数据,比如贪图小便宜等等。脸谱化的戏剧风格,一针见血的指陈社会弊病,当时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还在幻想,如果电视、电影也能如此尺度open,中国的影视事业应该会是另一个“百花齐放”吧,不曾想,话剧竟然改编成电影。

话剧《驴得水》看得“笑到想哭”,彼时任素汐就Hin厉害

第一、“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其实话剧舞台上,出现的人物就那么几个,老师、特派员、铜匠,几乎看不到学生、村民,但是那些逗比的嘴脸、可笑的人物、爆笑的言辞,似乎就是彼时社会各色人物的集合:道貌岸然下丑陋贪婪的知识分子、愚昧无知贪得无厌的底层小人物、未经世事沦为男权下“奴隶”的小姑娘、目不识丁却要装文化人的傻叉……他们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变态的小社会。

可是却又不“变态”,因为就好像是我们也曾遇到过的某些人物。好像我们某些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地用一个谎话去圆另一个谎话,滚雪球般却越滚越大,我们为现实所迫,不得不为生活所弯腰,或者说大家都在戴着镣铐跳舞,不过是一种生活常态,谁都不容易,谁都在苦苦支撑。 

第二,“故事荒诞,却又如此写实。”《驴得水》所存在的民国时代过去了,但是权力与欲望的纠葛,从来都不曾停息过,校长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将女儿的幸福寄托给铁匠;张一曼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最后选择自杀;憨厚老实的铜匠,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每个人物的命运伏线,在编剧的安排下,似乎都有了命中注定的安排。我记得当时看话剧的时候,笑声此起彼伏,但是最后散场时,观众却又是忍不住地唏嘘感慨,特别是任素汐饰演的一曼自杀的时刻,着实够煽情。

似乎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不是谁在操纵谁,不是谁在算计谁,而是在某种规则之下,所谓的苟延残喘,所谓的虚伪狡诈,所谓的道貌岸然,所谓的浮躁浮夸,都有其存在的个中原由,话剧用“放大镜”的方式呈现这些事,警醒我们,生活不易,善字为先。

电影《驴得水》,开心麻花“最拿得出手”的作品

是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看得出来开心麻花团队花了很多心思,据说光是选择拍摄场景走南访北,耗费了大半年时间。不光是沿用的《驴得水》的话剧团队成员,而且故事也是以电影的呈现方式开展。甚至还聘请了李安的御用摄影师林良忠,足见,开心麻花团队的用心与用意。电影至今在豆瓣上的评分也在8分以上,足见观众对其很“买账”。

但是,我还想说的是,电影依旧有浓郁的话剧影子,演员与摄影机的走位显得僵硬,台词对白依旧很话剧风,置景与道具的形式与设置也有点戏剧舞台的夸张感,让我有点看张艺谋《三枪》、管虎《厨子戏子痞子》的“造作感”。当然只是我的拙见。

但是,有一点估计大家很认同,就是任素汐在电影中演唱《我要你》,着实很好听啊,忍不住边写文字边听一遍这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