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繁体字和“香港”的繁体字区别如下:
1、香港繁体是上下结构,而台湾繁体是左右结构。
如:香港的“里”写作“裏”,比如心裏,雨裏,梦裏。而台湾写作“里”,心里,雨里,梦里。
这两个字都是“衣+里”,香港繁体是上下结构,把“里”塞到了“衣”中间,而台湾繁体是左右结构,左衣右里。
2、香港繁体比台湾繁体更古老一点。
如:香港音乐里的“为”字,写作“为”,而台湾音乐里的“为”字,写作“为”。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写法不同,而它们写法不同的原因是字源不同。香港的“为”,来源于先秦时代金文和小篆的演变体,而台湾的“为”来源于汉朝后隶书和楷书的演变。
3、香港繁体字和台湾繁体字互为异体字。
如:香港演员林峯,林峯的“峯”,写成上下结构。台湾乐队苏打绿主唱吴青峰,吴青峰的“峰”就写作左右结构,也就是平常最常见的“峰”。
“峯”才是正字,而“峰”是“峯”的异体字。在较早的古书里,比如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里就写作“峯”,后面楷书形成后,才出现了“峰”的写法。香港繁体用的是它的正字,台湾繁体用的是它的异体字。
香港繁体和台湾繁体99%都是一样的,那1%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些字的写法上。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本身(如繁体字和简化字间,以及各地汉字写法规范)的差异外,通常认为还存在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多用"原子笔",简体中文里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史达林",简体中文里的"朝鲜〔此处特指北朝鲜〕"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北韩"等。由于有这种差异,"繁体用语"这种说法随之产生。不过其实这并非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使用两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由于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原因分隔后交流较少,造成了用词习惯的差异。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术语的不同而更加明显。而且,在同样使用繁体中文的台湾、香港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词习惯的不同。因此,有人指出正确的提法应为"台湾用语"、"香港用语"等,而非"繁体用语"。
由于台湾较早开始发展中文电脑和人口较多,电脑中的"繁体中文"一直以来其实代指"台湾中文",意即绝大部份软件的"繁体中文版"使用的是台湾的用语和翻译,此等软件亦通行于香港、澳门或其他使用繁体字的社群。但由于台湾和香港的用语分别越来越大,不少开源软件,例如 GNOME 和KDE 的繁体中文版都已经分拆为"台湾中文版"和"香港中文版"两个版本,分别使用两地的翻译用词。
港体中文 与 正体中文 基本无区别,只是个别字体香港采用的是异体字.如周刊的周字,正体字与简体字无区别,但是港体字写做”有个走之底的周
香港用的繁体字包括一些广东方言、特殊地名等.如(乜)(啲)(嚟)(邨).. 补充: 现在最常用的繁体字编码是Big5码,由台湾方面制订,由於有很多香港字没有被收录进去,所以香港政府又制订了一个香港字增补方案(HKSCS),不过无论是标准的Big5还是HKSCS都已被收进Unicode和GBK.香港繁体中文和台湾繁体中文,由于都是一家人,因此本质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一些词语和表述有区别,特别是书面语。
这个可以请教高手香港台湾繁体中文翻译员,可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