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新区概况
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委、市政府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拓展城市规模,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形成,实现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目标,经批准于2002年5月15日正式成立的城市新区。新区地处昌北赣江之滨,与昌南中心城隔江相望,东濒滔滔奔流的赣江,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隔江而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尽显其中;西临昌九高速公路,倚山势起伏的森林公园和波光粼粼的黄家湖、蝶子湖、礼步湖,层峦叠翠风景秀丽的梅岭群峰为其撑起一道绿色屏障;南连拟建中的生米大桥和规划中的外环路,前湖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北接赣江大桥,碧波万顷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红谷滩新区由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红角洲三大片区组成,区域面积50余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0余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余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控制老城区,储备朝阳片区,发展城市新区”的建设方针,红谷滩新区的开发建设将立足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山水优势来展示“一江两岸”的都市风采和滨江城市的特色魅力,营造“美的空间、人的乐园”。红谷滩中心区将建成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融文化、商务为一体的城市新型中心区;凤凰洲片区为以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活新区;红角洲片区定位为教学、科研、旅游、体育和高级商住区。
自2000年7月11日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初步开发建设,红谷滩中心区已是高楼耸立,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随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等党政机关的迁入,红谷滩新区已成为英雄城南昌的政治中心。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备的基础设施、高起点的规划定位、优惠的投资政策使红谷滩新区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得以迸发,成为商家投资的热土和世人关注的焦点。随着各大开发建设项目的进入,红谷滩新区的开发建设已全面铺开,一座新城正在快速整体崛起。走进崛起的红谷滩新区,处处涌动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崛起的红谷滩新区正以花园城、生态城、环保城、滨江城的风采和特色魅力,展示着英雄城南昌的新形象,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潮流。
洪城处处有商机,新区无处不诱人。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红谷滩新区,和老城区就是不一样,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价格,优惠的投资政策,快捷的办事效率,将给投身红谷滩新区建设的各届人士以满意的服务和丰厚的回报。
南昌濒临赣江,由于受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城市建设主要依托旧城向南拓展,百万人口聚集于昌南。红谷滩,与南昌老城区隔江相望的一片沉寂了2000余年的荒芜滩涂,印记着数代人挥之不去的梦想。
公元675年,缨冠初成的少年才俊王勃登临滕王阁,被豫章十景所环抱的红谷滩广阔草舟所吸引,诗意迸发,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的千古绝唱。
南昌市“一江两岸”规划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邵式平为主要领导的江西省委就慧眼识珠,试图开发这片处女地;80年代中旬,南昌市委、市政府也曾有过将红谷滩开发为“太阳岛”式的旅游度假区的构想;80年代末期,南昌市委、市政府制订了营造“一江两岸”格局,促进南昌市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南昌市委、市政府为消除水患,借昌北大堤被列入全省鄱阳湖防洪治理工程的良机,及时启动实施了全长34.89公里的“一江两岸”道路防洪系列工程,对南昌大桥至赣江大桥沿江两岸的路堤进行综合改造,使红谷滩优越的区位优势得以凸现,城市建设的重点也由此向“一江两岸”转移。
2000年1月,融历史与未来、人文和自然于一体的红谷滩中心区4.28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出台;4月底控制性详细规划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通过;7月11日红谷滩中心区开发建设正式破土动工;11月8日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接待中心六大建筑全面封顶。
2001年12月28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五套班子及市委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顺利搬迁,先行入驻红谷滩中心区办公,实现了市级行政中心北移。
2002年1月,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区划,将新建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区域划归红谷滩新区管辖,将红谷滩新区的区域面积由4.28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4月9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成立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并于5月15日挂牌运作,全面拉开了红谷滩新区开发建设的序幕。
红谷滩新区三大片区规划布局
2001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根据南昌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城市发展现状、交通和用地等条件,及时调整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确立了中心城结构形式呈网状结构的城市形态,即以赣江为主轴,一江两岸、一核五片、南北两城、双城拥江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明确了“控制老城区、储备朝阳地区、重点建设新区”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红谷滩新区地处昌北,属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濒赣江,西临昌(南昌)九(九江)高速公路,北起赣江大桥,南至生米大桥,沿江岸线16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40万人,辖沙井街道办事处、红角洲管理处和凤凰洲管理处以及12个行政村(场)。红谷滩新区分红角洲片区、红谷滩中心区和凤凰洲片区三个片区。
红谷滩中心区
是红谷滩新区开发建设的起步区,南起南昌大桥引线、北至庐山南大道,东临赣江,西靠昌九高速公路和瀛上河,由临江4.2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6平方公里的周边地区组成,规划人口15万人,为集商贸金融、行政办公、信息、文化、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中心区)。丰和中大道以东为红谷滩中心区的核心区,总体结构按“一带”、“二轴”、“三区”布局:即由临江滨水绿化构筑的景观游览带,为人们提供亲水性滨水空间,成为市民和旅游者休闲、游览的场所;由滕王阁——秋水广场——行政中心绿地广场(世纪广场)——世界贸易中心构成东西景观主轴线,体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人文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由世纪广场沿红谷大道向南、向北延伸形成南北发展功能轴线,沿此轴线规划了三个功能区:红谷三路至红谷六路之间规划为办公区,布置了市级五套班子办公楼、红谷大厦(市属所有党政机关将迁入此处办公)、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工人文化宫、广电中心、报业大厦、新华社江西分社等行政、商务、文化娱乐设施;上海绿地集团以非凡的实力在此打造红谷滩新区第一个楼盘——滨江豪园;红谷三路以北为金融、贸易、信息区,布置了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购物中心以及商务写字楼等CBD功能建筑;红谷六路以南为滨江居住区,布置了万达星城、鹿璟名居、理想家园等花园住宅小区,并配套安排了一所中学(南昌五中)、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和红谷滩中寰医院,临江还规划了公共设施用地。周边地区以核心区为依托,沿丰和中大道向南北方向带状拓展,形成“一轴、一带、四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即沿以丰和中大道为南北主干,红谷三、四、六路为东西次干的“鱼骨状”发展轴,南北推进、东西拓展,并按道路骨架自北向南布置了四个居住区。
凤凰洲片区
南起庐山南大道,北至赣江大桥,东临赣江,西至蝶子湖城市绿心,规划用地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万人,为重要的江岸景观区,布置了蝶子湖体育公园综合项目,是以旅游、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活新区。该片区以丰和北大道为依托,沿江依湖呈带状拓展,形成“一轴、二带、三区”布局。“一轴”是指以丰和北大道为依托的发展轴;“二带”以赣江和瀛上河为景观界而形成的二条滨江、滨水风光带,可以提供连续的绿色开敞空间和亲水空间;“三区”是指以庐山南大道和凤凰大道为界而形成的三个功能区:庐山南大道与凤凰一路之间为公共设施区,是红谷滩市级公共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安排商贸、金融、写字楼等大型公共设施;凤凰大道与赣江北大道之间为临江发展控制区,布置进深约140米的发展控制用地,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项目的安排留有余地,同时对临江建筑规划严格控制其形态和对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凤凰大道以西为居住区,以凤凰一、三、五、七路为界面,以丰和北大道为纽带形成依山傍水的三个居住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丰和北大道两侧安排居住区中心,临河地段规划为一类居住用地。
红角洲片区
是红谷滩新区的最大片区,东临赣江、西靠昌(南昌)樟(樟树)高速公路、南至生米大桥和城市外环线、北接南昌大桥引线,规划用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15万人,在外环线以南还规划了8.2平方公里发展用地。片区内山岗起伏,河流蜿蜒,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用地条件,为教学、科研、旅游、体育和高级商住区。红角洲片区的规划布局以前湖风景区为中心,以山谷低地、河流水系为依托向周边呈发散状拓展,形成“一心、一环、六带、五区”的总体布局。“一心”即以前湖水库(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和卧龙山风景区(1.91平方公里)为整个规划区的生态和休闲中心,着重体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度假、观光两大功能;“一环”即以丰和南大道、学府大道、前湖大道和卧龙大道组成的规划区的交通、功能环路;“六带”即以前湖和卧龙山公园为中心,以低洼地水塘、河流、山谷低地为基础的六条放射状绿化带,绿化带为平均宽度达250米的带状亲水公园;“五区”即指高校园区(6.64平方公里)、体育健身区(0.75平方公里)、红角洲片区中心(1.4平方公里)、商贸综合区(2.6平方公里)和滨水居住区(1.5 壮观的南昌大学校门
平方公里)五个功能区,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学院、江西医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已迁入前湖高校园区。由丰和南大道、学府大道、前湖大道等“三线”和由岭口大道、丰和二路、前湖大道、红谷南大道形成的“一环”是红角洲片区的干道网。红角洲片区水网四通八达,既能泄洪排涝,又是城市中的重要旅游资源。结合水系和地势,规划区内布置了“三纵五横”的水景路,沿前湖建设环湖游步道作为旅游观光线路,规划区内的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着力打造具有浓郁东方神韵的南昌水城。
2003年以来,红谷滩新区围绕精品战略的实施,按照规划先行和“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再实施的原则,先后完成了:(1)红谷滩跨江发展研究;(2)沿江景观城市设计;(3)红角洲大学园区策划;(4)新区临江16公里天际轮廓线的设计;(5)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控规调整;(6)外环线以南控规初步方案;(7)新区教育规划布局调整;(8)新区商业发展构想;(9)红角洲桥梁景观设计方案;(10)秋水广场规划设计方案;(11)红角洲南昌水城控制性详规;(12)红谷滩新区城市色彩规划;(13)红谷滩新区夜景照明设计;(14)红谷滩新区公共艺术景观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正在进行红谷滩中央商务区规划、红角洲南昌水城规划设计和电力、燃气、环卫、教育、公交等工程专项规划。
作为全市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地区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区域,红谷滩新区备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演绎了一个沧海变桑田的奇迹,昔日的荒滩已成为花园式的现代文明新区。
114个进区项目已有78个开工建设,其中去年新开工项目21个。房地产项目在建面积约43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80万平方米、非住宅157万平方米,已竣工交付使用约240万平方米,已销售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呈现购销两旺的喜人局面,使红谷滩板块成为2003、2004年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的亮点。
基础设施功能增强:
规划的62条110公里道路已建成44条约78公里、桥梁35座,赣江南大道、红谷南大道等14条计25公里道路正在建设,水、电、气、通信等综合管网与道路建设同步下地铺设到位;丰和南大道、学府大道和前湖大道3个污水泵站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南昌水城渠道开挖完成3公里。完成11万伏8万千伏安变电站1个,1个正在启动建设;供水能力30万吨/日的牛行水厂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日处理污水能力40万吨的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坚持以环境塑造形象、以环境吸引项目和以环境聚集人气的理念,加大环境和景观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世纪广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秋水广场和赣江80m绿化带等一批重大景观工程建设,累计完成绿化约250公顷。全省功能最全、面积最大、内涵最广、全长8公里、占地70余万平方米的景观公园——赣江市民公园一期工程于2006年元旦正式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开放;南昌之星——世界第一高摩天轮于2006年5月1日投入运营。 启动实施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正着手申报国家“人居环境奖”的前期准备工作。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3.5万平方米的建筑经过99天的紧张施工如期顺利竣工,创造了“南昌速度”。
拆迁安置强势推进。近几年累计拆迁房屋115万平方米,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启动实施了六个花园式还建安置小区工程,现已完成还建房89万平方米,约90万平方米的还建房正在建设之中。
生活配套日趋完善:为提升人气,做旺商气,按照市委、市政府“抓重点、上功能、出形象”九字方针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性开发并重、开发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两个并重的要求,确定了“生活起步、商业造血、以小带大”的总体思路,在全区实施了强力推进社区生活配套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5年底,10个住宅小区已完成社区内配套项目107项,建立起了较为便利、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网络。社区外重点配套项目完成20项,其中南昌凤凰城外国语学校、上海实验幼儿园南昌英语分园、红谷一中等5所学校已开学,南昌二中将于今年开学;万家灯火红谷店、咸亨酒店万达分店、圣廷宫大酒店等5家酒店已开张;洪城时代广场购物中心、洪客隆超市顺利开业;公交配套日益完善,目前直达和路经红谷滩的公交线路共11条,并开通了红谷滩区内环行公交线路。生活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也带动了新区人气的快速提升。
全区现有进区项目114个,其中法国欧尚超市、英国百安居建材连锁超市、家乐福超市、香港铜锣湾百货等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投资项目也已洽谈成功落户红谷滩。
目前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学院、南昌科技大学、江西医学院、江西工业贸易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8所院校相继入驻前湖高校园区,引进了南昌二中、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昌育新学校、南昌十九中、上海协和教育集团等一批品牌学校和机构进区办学,区内现有在建和已建的中小学共23所。
“十一五”时期,南昌将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做好“两篇文章”,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打基础、蓄势能、快追赶,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进位、互动发展、加速超越”三步走战略,把南昌建成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商贸、职教中心,基本建成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这一时期也是红谷滩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实现“人气兴旺、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二十字目标的决战阶段。新区将坚持“抓重点、上功能、出形象”的发展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加快开发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突破80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元。
新区将坚持一个目标,实现八大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红谷滩建设成为“人气兴旺、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大新城的二十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毫不动摇地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实现新区开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财政总收入实现2.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50万美元、内资28亿元;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完成绿化40公顷;力争完成拆迁70万平方米,还建房建设完成90万平方米。八大突破:即在拆迁安置、土地经营、资金筹措、产业发展、完善功能、项目推动、城市管理、和谐创建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红谷滩的开发建设已进入攻坚提升、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区管委会正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再过五年,红谷滩新区必将以“人气兴旺、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大新城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南昌市做好“两篇文章”的标志性区域和在全国有特色、有魅力、有竞争力和后发力的一流新区。
这个 有点深奥·· 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