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对帝王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2024-11-30 03:58: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简单点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做的好有奖励,做的坏有惩罚,而日食月食包括各种星象异常就是老天爷发的信号!

中国人自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记录日食了,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对日食都有明确记载,时间次数等等记载的比较详细。

国家出现日食月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尤其是皇帝,自诩天子,受命于天,天就是你的领导,日食月食出现说明领导对你的工作不满意,你要拿出态度,立即改正。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翻译过来就是: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唐代大星象学家李淳风就认为:发生日食是皇帝失德,奸党当道表现,如果发生日全食,那就麻烦大了,意味着要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汉文帝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三次日食,把汉文帝吓的要死,一代贤主,尚且如此心虚,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一般这种情况下,国君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

当然也有例外的:东汉和帝年间,外戚窦宪把持朝政,恰好赶上日食,大臣趁机鼓噪说是臣子压主,天降灾祸,必须铲除奸党,结果汉和帝刘肇趁机除掉窦氏一家,重掌大权坏事变好事。

比较而言,月食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古代对月食没有日食那么重视,例如“春秋”就只记载日食而没有记载月食,反倒是普通老百姓一看到“天狗食月”就十分激动,敲锣打鼓想着把狗撵走。

正因为日食月食这些特殊含义,也就成为一些野心家或者是起义家造反的由头,例如西汉哀帝年间,自然灾害比较多,还爆发了日食,就被王莽拿来做西汉气数将尽的理由。

凡此种种,都是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情况下人的一种臆想,时至今日,日食月食已经成为天文爱好者甚至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 现象,并没有太多含义。

回答2:

解释这个需要按朝代来:在先秦时期,不需要怎么解释。孔子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到了秦汉时期,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一定程度上在限制王权,借天灾来对抗王政。

一定程度上又神化王权。基本上就是把风调雨顺和君王得失联系起来,这种反常自然现象,一般是告诫君王某某政策不合适;如果是攻击异己,可以说某某大臣掩君之光,有蔽日之嫌。 如果是阿谀奉承皇帝的话,也可以解释为二日不相见云云。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简单点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做的好有奖励,做的坏有惩罚,而日食月食包括各种星象异常就是老天爷发的信号!

中国人自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记录日食了,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对日食都有明确记载,时间次数等等记载的比较详细。

国家出现日食月食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尤其是皇帝,自诩天子,受命于天,天就是你的领导,日食月食出现说明领导对你的工作不满意,你要拿出态度,立即改正。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翻译过来就是:日食后该增加德行,月食后该减少刑罚,异常星象后应该讲究和谐。

唐代大星象学家李淳风就认为:发生日食是皇帝失德,奸党当道表现,如果发生日全食,那就麻烦大了,意味着要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汉文帝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三次日食,把汉文帝吓的要死,一代贤主,尚且如此心虚,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一般这种情况下,国君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

当然也有例外的:东汉和帝年间,外戚窦宪把持朝政,恰好赶上日食,大臣趁机鼓噪说是臣子压主,天降灾祸,必须铲除奸党,结果汉和帝刘肇趁机除掉窦氏一家,重掌大权坏事变好事。

比较而言,月食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古代对月食没有日食那么重视,例如“春秋”就只记载日食而没有记载月食,反倒是普通老百姓一看到“天狗食月”就十分激动,敲锣打鼓想着把狗撵走。

正因为日食月食这些特殊含义,也就成为一些野心家或者是起义家造反的由头,例如西汉哀帝年间,自然灾害比较多,还爆发了日食,就被王莽拿来做西汉气数将尽的理由。

凡此种种,都是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情况下人的一种臆想,时至今日,日食月食已经成为天文爱好者甚至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 现象,并没有太多含义。

回答3:

在先秦时期,不需要怎么解释。孔子有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到了秦汉时期,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一定程度上在限制王权,借天灾来对抗王政。一定程度上又神化王权。基本上就是把风调雨顺和君王得失联系起来,这种反常自然现象,一般是告诫君王某某政策不合适;如果是攻击异己,可以说某某大臣掩君之光,有蔽日之嫌。 如果是阿谀奉承皇帝的话,也可以解释为二日不相见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