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

2024-12-16 03:48: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涉及内容主要以口头传统、表演、手工技艺、社会风俗和礼仪等。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较之于有形遗产来说更容易遭到扭曲和破坏。因此,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更应该得到正确地开发。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出发,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意义,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一些构想,最后强调在旅游开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都在积极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场讨论中旅游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旅游开发能够继续保持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单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陈列在博物馆供人欣赏并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内在精神。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适当的旅游开发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得到延续,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在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明确定义的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区、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实物、工具、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作出了具体的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③表演艺术;④传统手工艺;⑤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在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明确定义的是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具有权威性且代表中国政府意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该办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器具和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并指出其范围主要包含: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代表性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具体叙述上有所差别,但只是中西文化表述上的差异,在实际所包括的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认为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民间传统和民俗礼仪等,注重在一个国家发展中对于其主要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这对于理解非物
  质文化遗产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大量的研究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主要体现在:(l)传承性﹙继承与发展的性质﹚;(2)存储上的易逝性(指容易遭到破坏和遗失);(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指价值不因物理损耗而减少);(4)地域性(指有地域上的限制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上述主要特征之外,还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多元性等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进行全面综合的把握,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珍贵的文化内涵,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旅游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文化行为,旅游者靠文化去与自然景观交流,与人文景观对话,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乏味的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不但能更好地促进旅游者与旅游资源的交流,也能更好地提升旅游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民间传说、口头传统、民间歌舞、地方戏曲、民俗节庆还有传统手工艺品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是一定地域内人们智慧的结晶,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价值高。这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以促进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地方传统文化的精神!

回答2:

这些东西最好和旅游景区相呼应能更好些吧 不然你单纯的去开发这些东西 除非去各地表演 打开了知名度 不然我觉得挺难的

回答3:

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引入课堂,必将大大改进当前的学校教育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文化发展,主要靠青年群体的共同参与,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引入课堂是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举措。
首先,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引人课堂,能够从不同程度上改变音乐教育中重西轻东的现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传统音乐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艺术教育界始终存在着比较偏颇的教育理念,重西轻东、重洋轻中,尤其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往往重视西方音乐而忽略传统音乐。由于不能全面兼收并蓄人类各种艺术文化成果,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偏狭。很多学生对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了如指掌,而对祖先留下的大量珍贵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却知之甚少。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大背景下,音乐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的了解和重视,珍惜和关注本民族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研究现代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心理,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渗透到教学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责任,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不断吸纳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进课堂,重建知识结构,全面实现课程开发、学习方式转变和民间文化传承三方共赢的局面。如可以开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讨论;利用传统节庆或组织周末表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把那些具有观赏性、审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项目挑选出来,有组织、有目的地加以动态化呈现,并引入教学实践和文化娱乐生活中。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当地的评书、戏剧、曲艺等内容,如四川地区的川剧,北京地区的京剧、北京琴书、京韵大鼓,上海地区的沪剧、越剧、评弹,河南地区的豫剧、祥符调、锣戏、怀梆、道情等。这样不仅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和魅力得以生动展示,还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另外,还可以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并开展相关研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高校可利用其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本地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或专家座谈会,在学术交流的同……